事业单位养老同企业衔接的破冰意义
作者:周明华
1月20日,人保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称,国务院要求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等5个试点省市今年正式启动一项改革。为了使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的养老制度能够衔接,此次中央下决心推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是考虑近年来事业单位职工工资上涨很快,各级财政不堪重负。(1月21日《第一财经日报》)
颇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当年养老金政策带来的欠账,虽然近年来国家连年“还账”、大幅提高了企业退休金,但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相比差距仍然不小。据去年3月5日 《工人日报》报道称,从2000年到2005年,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年均增长13.07%和11.48%,同期企退职工的收入年均增长仅6.92%,百姓的感受更直观。如不久前内蒙古包头市18名企退职工曾致信媒体称,同为干部,只因退休时的单位性质不同,退休金便有3倍之差:他们每月退休金900元,而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则为每月3000元。
于此背景下,这次由国家财政不堪重负所引动的这场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其所掀动的社会波澜注定巨大,影响注定深远。在这场持续颇久的权力与利益之间的全面博弈与直接较量中,最终国家有关部门推开了这扇关闭已久的利益之窗,让公平意识全面涌进屋内。虽然助推这次开窗的力量不是直接来自于社会民意,而是来自公款钱柜的日趋吃紧,这多少让曾为此大声疾呼过的国人稍感失意,但我们理应真切地意识到,国家公民“养老金公平”这一课终于再次被重新提至教案之上。这一公共航行的华丽转身,具有重要的破冰意义。
此时,我仿佛已经清晰地听到这艘破冰之舰撞上利益冰山的“咔嚓”之声,这种响彻山川的声响是对上世纪90年代初实行并延续至今的“退休职工双轨制”的又一次权威的叛逆之声、改革之声。有网民发帖说:“步子还是太小了,该首先驾船去撞冰山的应该是公务员”。网民的心情不难理解,但任何一项被较长时间固化的利益,要成功剥离总得有一个渐进过程。而且,在当初国家实行“退休职工双轨制”时,机关和事业单位之间收入与退休金还不存在差距。截至2005年底,全国事业单位总计125万个,职工超3035万人,是国家公务员的4.3倍,占全国财政供养人数的八成。
如果让财政负担的八成职工的退休金先期与企业职工公平性看齐,无疑是抓住了问题的要领。只要在全国五个试点省市“试出”了推行事业单位养老金公平改革的国家经验,并尽快在全国予以全面推行,那么,最后的“利益冰山”便会自然倒塌,剩下的公务员养老金向企业职工看齐便成了“小冰块”,要消融这些利益问题的“冰块”就容易得多。
下一页:
张天蔚:从“入狱养老”的无奈选择看农村养老困局
作者:
黄晋
编辑:
张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