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视点 > 正文
十年罕见“从紧” 中国民生将如何?
2007年12月07日 09:06新京报 】 【打印

证券时报:以民生为本疏导过剩流动性

“货币政策从紧”的提法十年来首现,很容易让一些人紧张起来。其实,单就“提法”本身而言,大可不必过于担心,因为我们已经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比较紧”的货币政策。值得担心的倒是,金融体系如何应对进一步从紧所带来的挑战。在10月底举办的一个论坛上,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曾经很明白地向央行副行长吴晓灵表达了自己对商业银行经营方面的担心。

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困扰似乎皆来源于流动性过剩。在流动性过剩的作用下,通货膨胀也大有汹汹之势。针对“流动性过剩”局面,中央银行采取多样从紧政策,几乎是一种天然反应。但令商业银行行长们颇为头痛的“组合拳”所起的作用似乎并不太明显。对此,有人认为,政策需要一个作用期,下一步需要静下心来观察。还有专家认为,以提高利率作为抑制流动性、进而抑制通胀的手段,在目前状况下作用不大,应代之以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较大调整。而最近一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步伐似乎也有加快之势。

可能从理论上,通过升值抑制流动性、抑制严重通胀的发生是说得通的,但具体到中国,这个“法宝”能否发挥想象中的作用,还真是不太好说。我们不妨看看邻国的前车之鉴。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本币的快速升值,并未有效抑制通胀的发生,泡沫照样膨胀、再膨胀,直至破灭。中国难道真能通过较快升值人民币化解严重通胀压力而又避免如邻国一样的灾难吗?直至目前,我们心里还真是没有太大的把握。因为实际情况显然要比教科书复杂得多。

我们应当记得,中国曾非常缺钱。在这个瓶颈的制约下,我们当年做成了许多现在看来不是太合算的“买卖”。情况发生逆转,似乎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这个过程是变化得如此之快。对这个转变过程进行仔细研究,可能对问题的解决会有帮助。造成流动性一下子“泛滥”起来的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其一,在出口导向型政策的带动下,贸易顺差大幅增加;“热钱”的不断涌入。外汇储备的加速增加,直接导致人民币投放的过量。其二,在经济持续多年的发展下,居民(主要是城市里的一部分居民)手里的钱确实逐渐多了起来,就一部分人而言,这种财富增长速度非常快。

针对这些导致流动性过剩的因素,我们需要拿出有针对性的措施,综合施治,而不应该寄希望于一个“一劳永逸”的偏方。比如,彻底检讨出口导向型政策,尽快摒弃“为了出口而出口”的做法(这一点,今年以来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出口退税政策的大幅调整,使中国的出口变得更为理性和具有可持续性)。比如,针对“热钱”问题,要区分投资性“热钱”和投机性“热钱”,对前者,要以疏导为主要手段,把这些资金引导到需要资金的产业和地区;而对后者,要尽快采取综合措施,把其进出的口子堵住。

在巨量资金的作用下,中国的地产市场,在过去的两三年中,也和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样,出现了非理性繁荣。在“封死”房价上涨空间的同时,我们必须要给巨量资金找到新的去处,资本市场是一个不错的地方。在大力发展A股市场、让所有的股票逐步真正流动起来的同时,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就显得极为迫切了。不久前,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表态,也让我们看到了真的希望。巨量资金涌入有希望的产业,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等等,对整个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

而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新的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就业,带动最大群体收入的增加,从而从根本上改善民生。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明年经济工作的八项主要任务,可以发现,从最大限度、最大范围上改善民生,是所有任务的出发点;通过改善绝大部分城镇居民的经济状况,可以最大限度地带动经济、社会的进一步跃升,并顺势化解当前的所谓“难题”。这应该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流动性”并非洪水猛兽,在一部分人为钱多而发愁,甚至恐惧的时候,我们也能从流动性里看到社会各界对中国未来发展所寄予的希望和信心。

<< 前一页1234567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新京报社论   编辑: 吴飞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