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孙立平访谈:化解贫富冲突要在调整社会结构
2007年09月28日 09:51南方网投票数: 顶一下  【
相关标签

同时警惕上层寡头化和下层民粹化

精英的寡头化,无疑会促成或加剧下层的民粹化,下层对精英越来越反感、抵触。每次精英中的某个人出了丑闻,都会引发一次小小的狂欢。在这种氛围之下,理性的声音和严肃的讨论,越来越被淹没在情绪之中

南方周末:但我们看到,在穷人和富人的关系中,似乎有一些值得警惕的因素在萌生。您在前几年也提出要同时警惕上层寡头化和下层民粹化的问题,这个问题现在看似乎有近一步加重的趋势。

孙立平:在两三年前我写的《告别2004》一文中,曾讲过一种担忧,即精英和大众之间的裂痕进一步加深:民众对精英越来越反感,而精英本身似乎变得越来越专横和霸道。当房地产商说“我们是给富人盖房子而不是给穷人盖房子”的时候,当北京的出租车公司所有者说“换什么样的车型是我们公司的事情,与消费者有什么关系”的时候,当有的知识精英说“普通老百姓反对我的观点恰好说明我正确”的时候,我们既可以体会到精英的傲慢与冷漠,也能感觉到精英与大众之间的裂痕在加深。

精英的寡头化,无疑会促成或加剧下层的民粹化。在贫富分化悬殊的背景下,这是很容易的。于是我们看到,下层对精英越来越反感、抵触。网上对精英的抨击比比皆是,有时甚至不分青红皂白。每次精英中的某个人出了丑闻,都会引发一次小小的狂欢。在这种氛围之下,理性的声音和严肃的讨论,越来越被淹没在情绪之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提出,要同时警惕上层寡头化和下层民粹化。

在最近围绕贫富问题发生的一系列争论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特点,对方讲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指责者说,你弄没弄清楚人家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其实,弄没弄清楚对方的意思在这里是不重要的,因为人家要表达的是一种情绪,骂的是谁、准确不准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一种情绪表达出来。可能被骂的人是冤枉的,但冤枉只是因为撞在了枪口上而已。所以我说不必过于在意谁的意思是不是被曲解,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现象背后的东西,是引起情绪化的原因,是情绪化语言背后的深层语言。

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我用了一个词,叫贫富迅速分化背景下的“敏感心态氛围”。这个东西是很值得重视的,存在不存在这个敏感心态氛围是大不一样的。在这种敏感的心态氛围之下,许多事情就会被扭曲。“感恩门事件”是让人很不舒服的一件事。本来的一件善事,最后成了这个结果,成了一种恩仇故事,不禁让人万分感慨。我们仔细想一想,索取感恩也许应当受到指责,但相对于更多分文不出的人来说,无论如何最应受到指责的不是这些女企业家,尽管可能她们出的钱也不多,要求感恩的做法也欠妥。而被指为忘恩负义的学生,正如许多评论者指出的,不给捐助者写信并不意味着不知道感恩,贫困所导致的自卑与自尊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现在这些孩子受到的心理伤害,可能比过去的贫困给他们带来的伤害还要大。在一种特殊的敏感心理氛围中,一切都可能被扭曲和放大。“感恩门”事件将贫富双方之间微妙的“度”击得七零八落。评论无计其数,而无论评论者的立场是什么,无论指责的是哪一方,都往往与“穷人”、“富人”这样的词汇联系在一起。有人曾半开玩笑地说,“奥拓车主打人是人民内部矛盾,宝马车主打人,那就是阶级矛盾。”这里问题的实质是,随着社会贫富分化的加深,“富人”与“穷人”的分野已经成为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在各种各样的指责中,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各自的立场不同,人们总是力图将对方置于道德不正义的位置。而这种做法的背后是群体间的对立。

多位慈善人士谈过他们亲身经历的索捐:有求助者没拿到钱就躺在慈善人士经营的饭店门前要钱;也有人在慈善人士家属的病床前吵闹,逼人捐款。评论家唐昊先生说,看到这则新闻,不禁想起前几天炒得沸沸扬扬的农民工讨薪成功后拖欠律师费、受捐助学子不感恩等事件。在这些被描述为不感恩、“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人们身上,其实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这些不约而同的行为是一个信号——弱势群体不再唯唯诺诺承受命运的不公,而是理直气壮地觉得这个世界亏欠了他们。

   编辑: 吴飞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