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徐迅雷:穿透历史的民族凝聚力
2007年09月03日 11:00浙江在线投票数: 顶一下  【

启思之三:民众百姓是民族凝聚力最可靠的基础力量,只有拥有了这样的基础力量,一个民族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强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一首《游击队之歌》,唱出了百姓对自己家园土地的热爱,这种热爱,能够在外敌入侵时凝聚成强大的群众力量。我非常喜欢萧军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它是我国抗战文学的先声;“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一支东北土生土长的抗日游击队,为了自己的家园,在白山黑水的原野上和敌人“拼到底”。《八月的乡村》正是反映百姓抗日凝聚力的“严肃,紧张”的作品,这种来自群众的力量,那么悲愤强悍、粗犷奔腾;鲁迅在小说的序言中说得非常形象:“作者的心血和失去的天空,土地,受难的人民,以至失去的茂草,高粱,蝈蝈,蚊子,搅成一团,鲜红的在读者面前展开,显示出中国的一份和全部,现在和未来,死路和活路……”

为了活路,为了未来,四万万同胞必须“心一条”,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父送子、妻送郎”……社会各界的抗日激情,汇聚成了浩浩荡荡的洪流,让世界知道什么是“全民皆兵”的力量。“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放牛的孩子王二小……”感人至深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唱的就是晋察冀边区一个少年英雄的故事,他为掩护山沟里的后方机关和几千老乡,机智地将敌人带进埋伏圈,最后牺牲了自己、被敌人“挑在枪尖”……在残酷的战争中,晋察冀边区数十万计的儿童团员中,到底涌现了多少个王二小式的英雄,至今还是个谜。

侨居海外的一千多万华侨也不例外,他们密切关注祖国安危,纷纷成立救亡团体。在爱国侨领陈嘉庚等人的推动下,东南亚各地华侨社团成立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欧洲各国华侨救亡团体组建了全欧华侨抗日联合会;至1940年底,世界各地华侨组织的大型救国团体就达649个。还有大量华侨回国参战,仅南洋、美洲等地粤籍华侨回国参军参战的就有4万多人。

无论战争时代还是建设时期,如果失去最可依靠的基础力量,民族凝聚力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所以,在今天强调“执政为民”,其重要性也在此。

 

作者: 徐迅雷   编辑: 李新爱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