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葆桢向清廷奏报时附呈的“万年清”舆图,现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本文为《现代舰船》独家授权凤凰网军事频道稿件,请勿转载。
作者:陈悦
第一号轮船建造
1867年11月7日,第二批受雇的洋员从法国来到马尾,与上批不一样的是,这次到来的洋员人数虽然只有4人,但均为高级职员,其中尤以原法国罗什福尔船厂的工程师达士博(Trasbot)的地位最为重要,这位法国人实际上是船政拥有的第一位真正的造船专家,也是船政第一位总工程师,对船政的早期设厂、造船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达士博到任后立刻着手准备造船,在厂区江边搭建起临时的板棚,将从法国带来的船政第一号轮船图纸1:1放样绘制到地板上,手把手向中国工人讲解,日意格则当起了法文翻译,不厌其烦地向中国工人说明安装方法,“分行布线,细如茧丝,凡船身所有斗榫衔接处莫不有图,各不相混,曲直、尺寸志以洋字,令中国木匠一一辨识,俾按图仿造,可以不烦言而解”。
造船所需的船台也很快开始搭建,工人们用原始的打桩机,站在云梯上,数十人奋力拽动700斤的铁锤,将一根根长达6~10米的木桩慢慢砸入地面,夯实船台的地基,“星罗棋布,以固其基”,而后再在这块特别加固的地面上交叉叠放枕木,枕木间用长1米多、直径0.1米的铁钉钉连,架成一个前高5米余,后高半米余,长达76.8米的枕木船台,船台两侧另有巨木支撑。1878年12月30日,船政第一座船台大功告成,其余3座相似的船台也陆续兴工。
冬天的马江之滨,数里之内都可以听到船政厂区传出的打桩声,工人们喊着号子,拎动巨锤,夯实的不仅仅是船政的基础,也是近代中国迈向海洋的基础。
1867年12月13日,第一艘从法国装载船政订购物资的帆船到达马尾,数百人用了20多天时间,将火锯、钻铁机、劈铁机等一件件祖辈们完全没有见过的古怪家什,以及建造第一号轮船所需的铁片、铁条搬运就位。到了岁末,在香港等地订购的船材木料开始运到,日意格、胡雪岩从上海、江浙等地招募的129名工匠、水手,也陆续到厂,造船的先期工作万事俱备。
1868年1月18日,是一个永远值得中国人铭记的日子。这一天船政厂区旌旗猎猎,虽然时近岁末,马江之畔却还依稀是秋意怡人。船政大臣沈葆桢朝服冠带偕同洋员监督日意格、船政总工程师达士博等一起祭告天后妈祖,用这一极中国化的仪式开始了船政第一艘轮船的建造。沈葆桢与船政提调周开锡、夏献纶等一起将第一号轮船的第一截龙骨捧上船政的第一座船台,“闻者皆欢声雷动,手舞足蹈,出自至情”,从创议开始,历经4年光阴,从一无所有起家的船政开始了蒸汽舰船的建造。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