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竞争:人类第一次太空出舱活动回顾(组图)
2008年09月26日 16:04中国经济网 】 【打印

太空生活

出舱方式:用气闸舱口还是舱门

由于搭载3名航天员而增加的质量和容积,给改进“东方”号、设计“上升”号的设计者带来了一些难题。他们发现,如果座椅能够向舱口方向旋转90度,且中间座椅能够稍微向前移动一点儿,把弹射座椅和压力服也都拆除的情况下,座舱可供3名航天员进行为期24小时的飞行。当然这一方法没有考虑在发射或着陆过程中遇到意外事故,以及飞行中舱压降低时,航天员应该采取的逃逸与保护措施。有些人对这一冒险措施持反对态度,但很快就被否决了,理由是在“东方”号飞行过程中并未发生过类似的不安全事故。然而,考虑到进行出舱活动需要压力服,“上升”2号只能搭载2名航天员进行24小时的短期飞行了。

对于“双子星座”号而言,搭载2人的航天器中已经包含了在发射和返回时逃逸用的弹射座椅,对其加以改进就可在进行出舱活动时开关舱门。在座椅内,只有一个乘员区,航天员们必须并排而坐,但是这个小航天器有2个进出舱门。整个乘员区的空气都必须被抽空,这就使得2名航天员都处在宇宙真空中(由于航天器的容积有限,因此航天飞行常被比作在大众汽车的前排座上待了2周)。据史料记载,在“双子星座”号从1965年3月到1966年11月间完成的10次载人飞行中,有6次计划由1名航天员完成出舱活动。结果,只有5次圆满完成了出舱活动计划,完成这5次出舱活动任务的航天员被称作是第一批在太空行走的美国人。而与他们一起执行任务的其他航天员却经常被忽略,实际上,即使是待在舱门紧闭的指令舱内,他们也同样是暴露在真空中的。

对于前苏联人来说,由于“东方”号上缺乏足够可靠的生命保障系统,航天器看起来不够坚固,无法进行减压和增压操作。“东方”号的设计也不允许机舱设备长时间暴露在真空中。实际上,有些设备在真空中根本无法操作。因此,OKB-1设计局提出一系列关于出舱活动的要求,其中包括乘员舱不能被减压。鉴于此,很有必要设计一个具有内外舱门的隔离舱,这样可以使航天员从乘员舱通过气闸舱门进入隔离舱。只要有可能,就要保留使用现有设备,而且对航天器的改变必须要有一个限度。即使是体积和质量均很小的部件要想安装到已经很紧凑的航天器上也只能是见缝插针。这些对出舱活动的预定持续时间都有一定的影响。航天员只能在舱外待几分钟,系统和航天服的性能也很有限,因此他们只能通过拍摄照片或口头描述自己的活动及环境状况,进行更加冒险的出舱活动只能等到在更大的“联盟”号飞船上进行了。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唐毓瑨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新闻图片花花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