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保卫隐身时代的天空 四代机并非灵丹妙药
2010年01月11日 12:58中国航空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4架B-2和12架F-22A组成的“全球打击特遣部队”一天摧毁的目标可达426个。

即便四代机能够通过外部信息源在较远距离上掌握了来袭隐身飞机的坐标,而实施远程攻击也非常困难。现阶段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导引头对常规目标的探测距离约为10到20千米,而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距离将急剧降低到0.76到1.5千米以内,这将大大降低弹头在末端的截获概率,对于具备超声速巡航能力的第四代战斗机而言,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结果,人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结果,由第三代战斗机建立起来的超视距空战模式,恐怕在第四代战机之间的空战中又退回到视距内空战,甚至航炮空战的时代,至少在能够远距离精确探测隐身飞机的传感器出现之前只能这样。

由此带来这样一个后果:用隐身飞机防御隐身飞机的攻击,其效率将甚至低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模式——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雷达已经能够在很远的距离上发现来袭飞机,且当时只能进行临空轰炸,而现在的进攻手段更为丰富,甚至其完全没有必要进行临空轰炸。根据模拟计算,当敌人防区内有一架战机巡逻时,B-2被击落的概率为0.036,如果使用防区外发射武器或者滑翔炸弹,这一概率还会大大降低。这一结论不会因为对方飞机是四代机而提高多少。

隐身技术最先用于对地攻击

各国研制的隐身飞机大多首先用于执行对地攻击任务。世界上首款隐身飞机F-117虽然以“F”开头,但它却是个彻头彻尾的攻击机(或称战术轰炸机),根据F-117项目主管理查德·M·斯科菲尔德的说法,“‘夜鹰’的任务是携带两枚激光制导炸弹攻击东欧的导弹阵地并且返回,仅此而已。”不过,它在战争中的任务却不仅限于攻击导弹阵地。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机场的加固机堡大多数是被它击毁的。B-2则是直白地以穿越苏联防空系统,对苏联纵深地带进行核轰炸为根本目标。直到隐身技术发展到第三代,隐身战斗机F-22A才姗姗而来,这时候第一代隐身飞机F-117已经准备退役了。其他国家在发展隐身飞机方面的思路莫不如此。西欧航空强国也是首先从攻击机进入隐身飞机领域的,只不过它们的影响往往被另外一个特征——“无人”所吸引。以法国为主研制的“神经元”和英国的“雷神”无人机均采用了飞翼布局和大量的低可探测性技术,可从内置弹舱投放至少两枚精确制导炸弹,实施对地攻击。俄罗斯的隐身飞机领域也在发展。尽管人们一直关注其四代战斗机T-50,但是俄罗斯最先露面的隐身飞机却是“鳐鱼”无人攻击机。在2007年8月举办的航展上,米格设计局推出了这种隐身攻击机的全比例模型,这架无人战机重10吨,载弹量2吨,航程4000千米,它能够携带两枚Kh-31反辐射导弹或者两枚激光制导精确炸弹。尽管这些飞机也许只是验证机,或者前途未卜,但是却代表了隐身飞机的发展思路。

除了优先将隐身技术运用于对地攻击飞机,更多的国家还首先将大量隐身技术运用于对地攻击导弹。美国空军的“空射巡航导弹”、法国的“风暴亡灵”等对地攻击导弹,均采用了非圆截面外形和隐身涂层,大幅度降低了雷达反射截面积,使得发现和拦截变得更加困难,这已经成为机载对地攻击武器的发展趋势。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长山   编辑: 金亮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