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国庆阅兵] |
1984年阅兵中首次亮相的中国洲际导弹
从“枯燥无味”到“重新崛起”
相比国庆60周年的报道而言,外媒对新中国过去的阅兵式无疑没有如此高的热情。“由于一直以来的意识形态和冷战思维作祟,不好听的话还是很多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姜廷玉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还在黎明前很久这座城市就被行进的脚步声和远处的小鼓声弄醒了,当70万人结队行进开始集合时出现了非常枯燥的中国人的吵杂声音。在空旷的广场对面站着数千名仪仗队,排列得就像玩具兵一样。”这是1959年,英国《每日邮报》当时的记者凯麦隆在报道中国国庆10周年阅兵时的描述。
“在北京举行的历时数小时不绝的游行代表中国的生活和成就的缩影,行进时高呼口号,标语牌上写着百分比数字。”时任英国《每日快报》记者多布森在文中写道:“这时候,仪仗队正步走过。但是我觉得游行的这一部分相当枯燥无味,我在许许多多共产党首都里看到过同样的坦克和大炮走过。”
改革开放后,中国迎来了35周年的国庆阅兵。来自英国的路透社记者克莱布当时评价道:“对于邓小平这一代领导人来说,雄赳赳的分列式象征着他们1978年以来所奉行的务实路线的胜利。为了显示邓的政策不仅能生产黄油而且能生产大炮,人民解放军将展出其自制的最新式的常规武器和核武器。”
虽然在1949年开国大典时外媒曾惊呼“中共一夜之间有了自己的空军,共26架,以P-51战斗机为主……”(其实中国只有17架飞机参与阅兵,当时要求部分飞机飞了两次),但中国国庆阅兵中的武器真正让世界感到震动的,还是1984年。
当时现场有这样一个细节,当中国的导弹方阵走过天安门广场时,观礼台上的外国专家一下子都站了起来,他们惊呼,“飞鱼!中国飞鱼!”
同日,法新社,美联社,合众国际社、日本《读卖新闻》均发回报道,描述了几个中队的喷气式战斗机和轰炸机,一批又一批坦克、装甲输送车、火箭发射器和战略火箭,以及几万名战士和数十万的群众队伍。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相关新闻
编辑: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