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媒体还关注着许多中国人没有想到或者未及想到的事情。英国《泰晤士报》5月13日发表署名文章,强调中国国家电视台中断了日常节目,实况滚动报道地震灾区的最新情况,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也通过网络不断播报最新死亡数字和救灾细节。美国《纽约时报》5月19日也以《中国媒体在公开报道震灾方面坚定前行》为题,报道了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赵普潸然泪下的真情涌动,以及一些媒体有关灾区建筑质量问题的质疑。俄新社5月15日和16日连续播发《遭受震灾的是一个省,而不是全中国》等文章,认为震灾损失只占四川省GDP的20%,而四川省GDP只占全中国GDP的4%,中国经济不会受到大的影响。三峡电站没有受到影响,大米价格也没有大幅上涨,相反,灾难有时还会促进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发现中国真实的一面
世界媒体透过汶川地震,看到了中国真实的一面:城乡存在差距,东西部存在差距,中国自身有着太多的难题需要解决。同时,他们也看到了中国政府与人民在加快发展、追求和谐方面所作的巨大努力。
欧美媒体看到,为了汶川地震受灾群众,中国人正敞开胸怀,慷慨解囊,踊跃献血,成千上万的志愿者自发赶赴受灾最严重的地区。美国《洛杉矶时报》感叹于跋山涉水到现场指导抗震救灾的中国领导人所身体力行的以人为本精神;加拿大《环球邮报》惊异于退伍士兵与奔驰车主共同掀起民间援助热潮的志愿者大军;《澳大利亚人报》感动于为了捐钱捐物献血甚至要求到灾区救援的人所排起的长龙……
中国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国家!——这就是汶川地震所附带捎给世界的讯息。英国诗人约翰·多恩(1572-1631)有诗云:“人非孤岛孑然立,都与神州合而一。土随水去地基小,山平宅没大陆低。人若亡故我亦少,我与人人共一体。若闻丧钟何须问,为人也是为你击。”深谙人文精神的欧美人士,突然发现中国人并非他们以往透过意识形态框框描摹的僵硬模样,实际上,从政治架构到社会根基都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
俄新社一篇题为《中国,挺住》的文章这样为中国人民鼓劲——
“一个总理在两个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十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希望必将与中国同在!”
相关报道:
作者:
李东航
编辑: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