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军事 > 防务观察 > 正文 |
|
为了给组装麦道-82清理厂房,运10的生产线被高效率的拆除
“三步走”走了弯路
上世纪90年代,航空工业部门制订了通过国际合作发展航空事业的“三步走”计划:第一步是由麦道提供技术,合作生产MD80系列飞机和MD90飞机国产化;第二步与国外合作,联合研制100座级飞机,约在2005年服役;第三步自行设计、制造180座级飞机,2010年实现。但不幸的是,到1998年秋,计划宣告落空。
美梦始于组装外国整机。
为了实施国际合作开发干线飞机的计划,当时中方分别向波音、麦道和空客三大公司发出项目建议书。抛出的“绣球”很快引起波音、麦道的积极响应,原因是美国民机大厂商受到“运10”研制成功的强烈震动。麦道公司破天荒在美国境外首次与外国合作组装、生产民机,即上海工厂的MD-82和MD-90。1995年至2000年,合作生产的MD-90项目,国产化率达到70%。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6年,波音兼并麦道。几个月后,波音断然宣布关闭麦道90生产线,上海的麦道生产线仅装配了两架而收场,成为最大的冤大头项目。
组装整机之路行不通,继而转向零部件转包生产之路。国外公司对转包生产过程严格控制。猫儿什么都愿意传授给老虎,惟独保留“上树”的核心技术。多少年来,波音747的零部件有60%以上靠转包,然而迄今为止,波音的转包商中从来没有成长出一个“波音”。
1992年的合资项目从干线转向支线,提出100座的AE-100项目。初衷是请一个“洋教头”提供技术支援,以中方为主体,来发展我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民用飞机。“第二步”计划似乎眼看就要实现。但谈判中,外方最后摊牌要求收取高额的“技术转让费”,并称其为“入门费”。中方无力承担。
中国的民航飞机命运多舛。历史一晃20年,中国的广阔蓝天上,依然见不着“中国制造”的大飞机身影。
编辑:
hun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