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现潜艇某系统国产化 长期缺少该核心技术
停泊在港口内的中国宋级潜艇
◆20万字保障方案 呵护“蛟龙”驰海疆
新装备采用全新的技术,系统复杂,没有参考依据,用装部队的人员、技术、设备几乎是一片空白。
“装备既然是我们监造生产的,我们就应当对装备负责到底。”
代表室专门建立了以军方为组织、承制单位具体实施,融合承制单位、监造单位和用装部队各种资源,探索出一体化保障新机制,使该型装备成为全军最早实施全寿命保障模式的新装备。
为了使新装备列装同时形成技术保障力,在装备交付之前,代表室就联合厂家到部队调研,形成了20万字的保障方案。官兵不熟悉技术规范要求,代表室与用装部队一起制定了专门的《操作条令》、《岗位部署职责》,并跟随部队出航,使技术保障渗透到战斗力生成全过程。为了解决装备使用的特种燃油研制和供应渠道,代表室建议上级机关成立了一个燃油研制小组,并且协助完成多项试验,从而一举实现了某特种燃油的国产化。特种燃料的加注危险性大,对加注设备、程序规范、操作流程要求很高,代表室主动协调厂所拿出数百万元,购买了专用的加注车,帮助官兵细化、标准化每一道加注操作流程。装备交付部队后,部队保障措施一时跟不上,副总代表景国辉一年内先后四次到用装部队帮助解决疑难。
同时,他们还率先尝试预防维修理念的探索实践,对机械产品实施“寿命管理”。通过前期大量的试验使每个零部件的实际寿命都有明确的标准,甚至到每个关键器件的更换时间、维护标准,间隔多少时间、需要更换什么零件,维修应该达到什么标准,都有精确的数据;使用到了一定的时间,不管有没有损坏,全部更换,使整个系统始终处于最优化状态。这种“寿命管理”方法在全军也属首次。通过一系列的技术保障革新,把技术保障渗透到战斗力生成全过程,有力地促进了用装部队战斗力的提升。
相关新闻
作者:
赵东 姜毅
编辑:
胡楠
|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