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无人机] |
中国成功将米-15比斯改装为无人靶机,从而为将退役战机大批改装为无人机奠定了基础。
这时,军队转而打算另购国外的靶机,派考察团赴美考察“火蜂”无人驾驶靶机。很多人认为“火蜂”的机身细长,外观灵巧,起飞后在空中平飞、转弯、爬高、下降……性能不错,赞成购买。
但是赵煦认为,从外国花4000万美元才进口10架满足要求的靶机,且放飞成功率仅有80%。我们的新型靶机完善一下,就能成批改装,费用仅需1000万人民币。赵煦甚至进一步提出,新型靶机使用前可不经人工试飞,试飞前各试验科目都在地面完成,直接提供使用,从而大大缩短研制周期,既提高可靠性,又解脱飞行员。这个方案经济可行,最终被空军首长采纳。
接下来,赵煦和他的战友们开始了艰辛的攻关历程,为了新型靶机的成功出炉呕心沥血,陈绍周、滕忠民、唐正其、王康……集体的智慧溶进了新型靶机。在改装研制试验最紧张的日子里,他们没有白天和黑夜之分,有时在办公室打个盹儿就接着干。为了采集价廉物美的材料,年近半百的滕忠民把身体不好的妻子送回上海,把82岁的父亲送到浙江农村老家,一个月里他奔波在成都、南京等10多个城市联系、协调,有时买不上座号就挤在硬座车厢里,一站就是几千里路,为了赶路,候车室成了免费旅店。赵煦走路、吃饭都在想攻关,甚至睡觉做梦都是靶机,“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他似乎连身旁的世界都遗忘了。不知道翻了多少书,查了多少资料和数据,也不知道做了多少次试验。谜,终于解开了,他们运用点刹气动纠偏相似转换原理,成功改装了起飞系统,使无人机自动从跑道的东头滑向西头,试滑近4000米还几乎在中心线上,打破了苏联专家的“圈形跑道说”。
这种退役报废多年,即将被判处“死刑”的飞机,终于被成功研制成全尺寸、实体形、高亚音速新型靶机。新型靶机的成功研制,开创了我国用有人机研制实体型无人机的先河,缓解了当时我国靶机奇缺,以及严重制约航空/防空武器试验发展的矛盾。其出色的性能,连苏联专家也赞不绝口,甚至提出要购买飞机的专利权。
新型靶机的成功,可谓一箭三雕:它为飞行员乘坐监控冒险试飞画上了句号;它为空军某型大批退役歼击机找到了出路;它为试验提供了性能更好的高空高速无人靶机。
相关新闻
编辑: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