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广东东莞99%企业招工困难 求职主体发生转变
2010年01月11日 08:40中国经济时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工资水平普遍偏低

“从高 镇的情况来看,企业‘用工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工资水平偏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东莞市劳动局高 分局局长钟锐球表示,虽然高 不少企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用工难,但从各企业的缺工情况来看,工资水平低的企业缺工较为严重,而工资水平高的企业,缺工状况相对较轻,个别工资高且待遇好的企业不仅不缺工,农民工还要排队等候求职。

对此,一位来自湖北、在该镇某橡塑企业担任车间管理的伍先生表示认同。

“‘民工荒’与珠三角地区工资水平长期偏低有很大的关系。”他告诉记者,近10年来,珠三角制造业工人的实际工资都没有根本性提高,加之生活成本加大,导致多数农民工不愿到工厂干活。以东莞的鞋业企业为例,如果按照8小时工作制计算,很多工厂月平均工资实际上只有700多元,而且这些工厂根本就没有8小时工作的概念,员工普遍上班时间达到12个小时以上才能够拿到1000元左右的收入。

他说,1000元的工资基本上成为了目前珠三角地区企业自我衡量的一个标准,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工厂招工普遍困难,而工资待遇高于1000元的工厂招人则相对轻松。

这也与本报记者调查的结果基本相符。在记者重点调查的东莞厚街、高 等地7家企业中,只有位于高 镇的日本电产公司给予员工的基本工资超过了东莞市政府制订的770元的最低工资水平,为每月800元,与此相对应,该公司“用工稳定,没有出现招工难”。

“不是企业不愿意为员工加薪,而是目前全球经济刚刚好转,企业获得的订单大多是中短期的急单,企业从中获取的利润十分有限,甚至还有的要亏本,且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因此不敢大幅调高员工工资。”东莞某企业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

将加快珠三角制造业转移

“劳动力优势在东莞基本上丧失殆尽,根据我的分析,鞋业企业在东莞的生存最多还有2年时间。”12月17日下午,在东莞厚街工业园区,一家用工规模最多时达到上万人的鞋业公司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尽管这些年珠三角地区企业的工资标准几经调整提高,但是1000多元的月收入对于现在的农民工来说,已经没有太大吸引力,“民工荒”将成为制约珠三角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因素,并将加速珠三角企业倒闭或转移步伐。

他说,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越来越多的第一代或第二代农民工纷纷选择回家种田或创业;与此同时,在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沿海企业开始向内地转移,与珠三角地区接壤的江西、湖南、四川等地成为了这些企业的主要承接地,作为珠三角地区农民工主要来源地的这些地区的农民,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够实行就地就业。

他认为,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整体经济恢复的双重压力下,此轮“民工荒”应该成为珠三角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变用工等发展模式更为紧迫的驱动力,迫使珠三角政府和企业认真梳理和反思在多年快速发展中用工模式积累下来的弊端,并将对珠三角地区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珠三角“民工荒”调查·应对

本报记者 江宜航 王月金

面对当前的招工困境,珠三角地方政府和企业纷纷谋求应对之策。但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民工荒”问题还未引起当地政府和企业的真正重视,劳动力问题还没有摆放到应有的高度。

本地大妈灵活就业救急

“为了解决企业的用工困难和当地农村4050人员的就业困难,从2009年9月开始,我们在当地的一家公司试行了灵活就业制度。”2009年12月17日,东莞市劳动局高 分局局长钟锐球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据他介绍,所谓灵活就业制度,就是针对当地农村4050就业困难人员,上有老、下有小,有家庭需要照顾,无法正常上班的特点,在当地有迫切用工需求的企业开设“本地人车间”,对他们实行弹性工作作息制度,允许他们上午提前一个小时下班,下午推迟一个小时上班。

谢大妈就是这样的灵活就业人员。现年51岁的谢大妈是高 镇人,自从孩子出生后,除了偶尔从附近的工厂接些手工活回家做做,她基本上一直赋闲在家。2009年,孩子考上大学后,她更加空闲了下来,有一次,她看到附近的工厂在招工,于是进去报名,但工厂要求她每天工作时间至少在10小时以上,最终还是放弃了。

2009年9月,村里干部告诉她,村里准备组织一批像她这样的4050人员到附近的工厂去上班,每天只需要工作7个小时,工资是每个月1150元。她当即就报了名。

记者见到她时,是在2009年12月17日上午11∶30许,当时,她刚从东莞泰富公司下班,准备回家做中午饭。据她告诉记者,她所在的东莞泰富公司“本地人车间”还有120多位与她这样需要照顾家庭的灵活就业人员。

目前,她们的工作时间为上午8∶00—11∶30,下午13∶30—17∶00,每天工作7个小时,比公司其他车间的工作时间少了一个小时。此外,她们每周只需要工作6天,而且晚上或周日是否加班完全由她们自己决定。

“这只能是一种暂时的救急措施,要彻底解决用工难问题,还需要企业通过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并通过人性化管理,使工人招得进,留得住。”钟锐球说。

劳动力问题尚未得到应有重视

对于目前珠三角企业所处的困境,日本电产(东莞)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业务部长华冈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政府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他告诉记者,在他不久前代表公司参加的有该市副市长出席的东莞外商会议上,大家提得多的依然是土地纠纷与税务等问题,劳动力短缺问题还没有引起政府层面的警惕,也没有摆放到应有的高度。

他说,目前东莞的企业多采用包吃包住的用工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具有速效性,但从长远来看,却十分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东莞目前上市公司数量与经济总量非常不匹配。公开数据显示,2008年东莞GDP在广东全省排名第四,但是该市的上市企业只有5家,在广东省排名第七,而且东莞企业在中小企业板上市数目为零。

“如果不能尽快改善员工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东莞企业的用工困难还将进一步加剧。”华冈忍认为,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但他们的世界观还未形成,企业除了要大幅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外,还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他们不要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江宜航 王月金   编辑: 霍吉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