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因为吃不惯工厂里的饭菜,他在外面租了一间房子,每个月的租金是260元,如果算上水、电、煤气、卫生、有线电视等各种费用,约需320元左右;此外,吃饭、购物、乘车、加上偶尔去台球室打打台球、陪朋友下下馆子,每个月的开支不下1000元。“也就是说,每个月拼死拼活、没日没夜地干活,挣的工资仅够自己缩手缩脚的开支。”他说。
“至少也得找个一个月能挣3000元的吧。”对于辞职的原因和自己对于工资的期望值,他不假思索地对记者说,“以前都是工厂挑我们,现在东莞民工短缺了,我们也要挑一挑工厂。”
像小朱这样辞职出来找工作的农民工在东莞甚至整个珠三角地区并不在少数。根据东莞市劳动局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提供给本报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前不久,该局分别在出租屋和劳动力市场对600名农民工进行了一项抽样调查,其中,在出租屋接受调查的400名农民工中,有70人没有工作,由于“收入低主动辞去原来工作”的占41.4%;而在劳动力市场调查的200名求职农民工中,139人没有工作,由于“收入低主动辞去原来工作”的占36.7%。
在当天的采访中,记者还遇见了分别来自湖北的小玲和江西的小艾等3个女孩子,她们也在10天前辞去了原来在鞋厂的工作,结伴出来想找一份“上班时间短些、工作环境好些、福利待遇优些”的工作。
她们告诉本报记者,虽然几乎所有东莞企业都在大喊缺工人、招工难,但工资待遇并没有相应提高。从她们近一个星期在东莞多家企业的求职情况来看,几乎所有企业的底薪都是每月770元,而这正是2008年4月1日东莞开始执行的最低工资标准,“民工荒”并没有让东莞企业增加员工工资。
这与记者在东莞调查的情况大致相同。根据本报记者对该市厚街、长安、高 等镇多家服装、电子、鞋业等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除了位于高 镇的日本电产(东莞)有限公司给予员工的月基本工资为800元、略高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水平外,其余接受调查的企业都是按照东莞市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770元/月的标准支付员工底薪。
“这不仅低于长三角地区的一些城市,甚至还低于江西老家的工资水平。”来自江西赣州的小艾对记者说,在她老家,一些从沿海转移过去的服装、电子等企业开出的工资都在1000元以上,并不比这边低,这让她有些想不明白。
她告诉记者,如果几天后还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她们准备结伴去浙江或江西打工,彻底告别珠三角。
事实上,不仅是在东莞,在记者采访的珠三角多个地区,到处都有小朱与小艾们的身影。
12月22日,在记者入住的某连锁酒店广州流花店,来自江西九江瑞昌的黄琴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她是3天前到该酒店上班的,此前一直在珠三角多个地区的服装、电子等制造业工厂打工,先后从事过服装缝纫和电子装配等多种工作,特别辛苦不说,还挣不到钱。
她说,在珠三角地区,不仅是东莞企业给予员工的底薪多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在她此前所打工的中山电子厂,也是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770元支付员工工资,而且企业还不包吃住。即使每天加班,每个月也只能挣到1500元左右,这让她感到生存艰难。
“而服务业就不一样了,一般底薪都在1200元以上,公司还给予安排食宿、交纳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她对记者说,以她目前所服务的酒店为例,酒店给予她们的实习期是2个月,实习期间的底薪为1200元,实习期满后,如果被酒店正式录用,第一个月的底薪就将达到1600元,并可享受每月4天以上的带薪休假。
■珠三角“民工荒”调查·原因
本报记者 江宜航 王月金
从一年前农民工找不到工作的“民工慌”,到目前农民工辞职找工作、企业招不到工人的“民工荒”,短短一年时间,珠三角的劳动力市场经历了一次截然不同的转变。对此,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相关人士表示,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求职主体发生变化
“从表面上看,经济回暖、订单回升是此次招工难的导火索,但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处处长、研究员谭炳才日前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认为,与劳动强度不成正比的低廉工资,对农民工越来越没有吸引力,这是导致“招工难”最直接的原因。
他说,“民工荒”在珠三角地区并非首次出现,早在五六年前,珠三角地区便开始出现招工难,只是金融危机后的此番招工难,使得这一问题被放大,更加引起了社会关注。
“与以前相比,这次的‘民工荒’有一个现象应该引起关注,那就是求职群体的年龄出现结构性变化。”来自河南、曾为大学教师的浩成鞋业人事主管杨进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有着更为深切的体会。
他说,目前,新求职人群70%以上都“80后”、“90后”的农村新青年。与第一代农民工大多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其打工的目的就是养家糊口不同,现在的农民工大多为80后或90后,与父辈相比,他们大多有着中专或高中文化,除工资薪酬外,他们更加注重对职业前景的选择。
“客观地说,新一代求职群体的诉求,是对上一代农民工承受的用工模式的纠正,这些诉求应该引起用人单位的高度重视,并将成为推进社会公正和平等的力量。”他认为,要改变目前招工难的局面,企业和政府都应严格遵守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不能再把廉价劳动力作为自己发展的动力,而应从根本上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金融危机造成农民工流失
“除此之外,金融危机导致珠三角地区农民工大量返乡,也是造成目前珠三角企业用工困难的重要原因。”东莞市劳动局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罗自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因工厂倒闭或企业开工困难遭工厂辞退而离开东莞的农民工超过60万人。目前,这部分农民工大多数都还没有回到东莞。
他说,根据多年流动就业的惯常情况,每年第一季度集中在春节后是劳动者外出求职的旺季,也是企业用工需求的旺季。但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2009年)春节前,大部分企业都搁置了新一年的用工计划,部分企业在当时困难的情况下甚至有意让员工自然流失,一些企业还继续出现裁员;(春)节后,由于经济前景不明朗,企业不敢贸然招人,错过了求职旺季。
“从劳动部门的企业用工备案情况来看,2009年第一季度末,在东莞劳动部门备案签订一年及以上劳动合同的外来员工314.4万人,比2008年第三季度末的378万人少了64.4万人。”据他介绍,2009年下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回暖、国家及广东省有关稳定企业政策措施实施效应的带动下,东莞企业订单快速回升,企业用工需求随之加大。在目前企业出现恢复性增长,需批量急招员工时,又出现了招工难的情况。
他说,季节性用工在东莞是一直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在往年企业订单充裕的情况下,一般10月份也会进入生产旺季,企业增加用人,而通常10月份以后则是外来农民工求职的淡季,因而每年这个时期都会出现用工紧张情况。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作者:
江宜航 王月金
编辑:
霍吉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