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温州制造业开始回暖 首要竞争优势是低成本
2009年09月25日 23:56央视经济半小时 】 【打印共有评论0

请跟随记者探访的步伐来见识一下这个不死鸟的外貌。这就是水头一个正在正常生产的出口企业。企业的厂房设备都可以用简陋甚至破败来形容,外界难以想象这就是占据世界市场前几席交椅的出口重镇。然而水头人的财富也是全国知名的。买煤矿、包矿山,动辄就是几千万上亿元的集资。找遍水头镇,几乎找不到一家百年老店;尽管水头常常能做成世界市场一,但是这顶桂冠他们随时可以抛弃。紧抓市场的水头人对产业从不专一,一次次的转型不但没有让水头人伤筋动骨;反而让他们积累了财富。市场一旦回暖,他们又有可能再次成为世界第一。

陈钦雄:“我们这边的人,再怎么样他都要去拼搏,有一块钱他就想赚到10块,10块钱100块,100块钱1000,1万10万,1000万、1亿,想赚多少亿,他没有什么有些人就感觉我赚了就够了,不是这样,从来都没有,我们这些人都在一直拼搏到底。”

国家发改委外贸研究所的张燕生刚刚调研过温州的出口企业,他向记者坦言,金融危机后,当地民营经济所呈现的活力和企业对于市场的高度敏感让他本人也感到震惊。

记者:“尽管觉得这个领域的企业利润率低,很难做大,但是我也注意到你在反复的提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市场的敏锐度和这种活力连你也觉得特别震惊,那你觉得中国制造的这些民营企业,它的基因是什么,这种活力的动因来自哪呢?”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首要的竞争优势是低成本,我们低成本竞争优势的来源是人便宜,因此我们中国制造之所以有这么强劲的像您刚才讲的一种基因,或者叫基因,或者是叫生命力,是来自于农民工。”

半小时观察:水头:一个中国制造的样本

我们记者在温州水头所观察到的这一切,让人既喜且忧。如果把水头看成是中国制造的一个样本的话,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制造的基因里有着超强的适应能力,像是一只不死鸟,它们应对危机、自我改变的速度令人惊讶,其实水头的制造业之所能够不断转型并不断取得成功,原因只有两个字:便宜,而支撑这个优势的是中国有一个既庞大又便宜的农民工群体。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尽管中国制造的基因有着超强的适应能力,但在进化上却存在巨大的缺陷。我们的记者告诉我,无论水头的老板们做什么,他们的厂房永远是简陋的窝棚,他们挣到的永远是产业链中最微薄的那部分利润,他们无法在同一产业中进化下去,做大做强,因为每一次外部市场的危机或者国内产业政策的调整,都能让他们全军覆没,他们的抗风险能力实在太低,所以他们只能选择不断调整。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我们需要修复自己基因中的缺陷,这样才能让中国经济飞得更高。

昨天和今天我们分别为您介绍了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制造业复苏情况,明天我们将为您介绍文化产业领域的一个奇特现象,张艺谋制造,期待您的关注。

(记者:鄢闻余 摄像:陈艳波)

[责任编辑:blackchen]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缪汶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