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弄清事实,记者来到了鱼台县人民医院。
“俺们这里没有叫吴卫荣的护士。”当记者在医院门诊楼上打听时,医务人员告诉记者,这里有一名叫吴丽丽的护士。
记者来到了吴丽丽上班的二楼外科室。
“吴丽丽这几天请假没来上班。”她办公室的一同事告诉记者,“吴丽丽得知此事后心烦,就请假了。”
说起吴丽丽,二楼的医务人员说,吴丽丽一直都叫这个名字,我们根本不知道还有“吴卫荣”这个人。“她在1998年前后从济宁一所卫校毕业后,就一直在我们医院干临时工护士,小姑娘人挺好,干工作认真踏实。”
说起吴丽丽是怎么进的医院,一位医务人员表示,她父亲是我们医院的老职工,我们医院里有这个规定,职工的子女优先照顾招用,和她一批招进来的几个职工子女,都是临时工。
吴丽丽的办公桌玻璃板压着一张考勤统计表,记者看到,名单中写的是“吴丽丽”而不是“吴卫荣”。
记者想进一步听听院领导的解释,结果被告知开会去了。
记者采访证实,吴丽丽在县人民医院上班用的就是她本人的名字。
但同时,在盖有鱼台县人事局档案专用章的复印档案材料中的一份《聘用干部审批表》上,记者看到,“吴卫荣”于1998年4月21日被鱼台县第二人民医院聘为医士。这个审批表上盖有鱼台县第二人民医院、鱼台县卫生局和鱼台县人事局的公章。
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份时间为2001年12月31日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整工资标准审批表》上,盖的也是鱼台县第二人民医院以及县卫生局、县人事局的公章。
而在另一份2005年4月31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变动审批表》上的公章又变成了鱼台县中医院及县卫生局、县人事局的公章。同时,记者看到,2003年12月30日,“吴卫荣”的工资花名册上盖的是鱼台县第二人民医院及其主管单位的公章。在2006年至2007年度的工资花名册上,盖的公章变成了“鱼台县中医院”。
记者又先后到这两家医院采访。“吴卫荣”的第一个工作单位鱼台县第二人民医院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该院从来没有给她发过工资。”然而,档案中的工资花名册上登记吴卫荣的工资晋升数额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不得而知。
记者又来到了“吴卫荣”的第二工作单位鱼台县中医院,该院的闫院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两年之前,我们就清退了,她一直没在这里上班。”闫院长告诉记者。
“她是从鱼台县第二人民医院转过来的,人事关系在这里,人却一直没来上班。”闫院长解释说,“吴卫荣”的人事关系是从2003年转过来的,2007年被医院清退了。“实际上,她人一直在县人民医院上班。”闫院长表示,自2007年正式被任命为院长后,就要求“空挂”关系的,必须清退。
关于工资的发放情况,闫院长说,2003年到2007年,中医院一直给她发着工资,养老保险交到了2005年。但我们医院的工资很低,因为当时医院的效益并不好。“就是在县人民医院干临时工,工资也要比这里高得多。”
闫院长的说法,证明了档案材料上的“吴卫荣”确实如档案中载明的那样,占用了医院的编制,拿着医院工资。而同时,本名“吴丽丽”的她,却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在鱼台县人民医院外科手术室干临时工护士,正常上班拿工资。
编辑:
霍吉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