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油田如何被发现:一个动人的“神话”
2010年01月11日 10:23《百年潮》 】 【打印共有评论0

聚奎,我要向你祝贺呀

这次汇报会后,新疆石油公司党委统一了勘探工作“走出山前凹陷,走上地台”的指导思想。随后,新疆石油公司所属独山子矿务局根据乌瓦洛夫和张恺的报告,迅速编制了《黑油山地区钻探总体方案》,拟定在黑油山构造带打4口探井,构成一个剖面,进而探明白垩纪、侏罗纪的地质情况。该方案经公司党委讨论通过后,上报国家有关部门。

在1955年2月4日结束的第六次全国石油勘探工作会议上,批准了《黑油山地区钻探总体方案》,并决定:在准噶尔盆地北部黑油山地区,“为探明侏罗系地层的含油气情况以及研究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地质构造,在获得浅钻补充资料之后,再打两口探井,计划进尺2400米”。

遵照这一决策,王克明等地质工作者立即测定黑油山1号井井位,作出地质技术设计,苏联留任专家潘切享娜作出钻井设计,设计方案报经新疆石油公司代理总地质师杜博民批准后付诸实施。4月,开始安装钻机井架。6月14日,一支由汉、维吾尔、哈萨克等8个民族36名青年职工组成的独山子矿务局钻井处1219钻井队奉命进驻黑油山,担负起钻凿黑油山1号井的任务。

1号井开钻后,1219钻井队全体职工怀着为祖国寻找大油田的雄心壮志,战胜了荒漠戈壁夏季的风沙、酷暑,克服了用水需要用汽车从几十公里外拉运的困难,在材料短缺的情况下,硬是制服了强烈井喷,提前在517米钻穿侏罗系和三叠系地层进入古生界,并于620米处完钻。11月1日,测出10毫米油嘴8.5小时产量6.95吨;11月2日产油8.1吨。

11月15日,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发现黑油山新油田的新华社电讯被刊登在《人民日报》头版。这一情理之中却又是意料之外的收获,惊动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兴奋着全国人民的神经。毛泽东主席打电话给国家石油工业部部长李聚奎:“聚奎,我要向你祝贺呀!”这天,国务院副总理陈云连夜打电话到石油部,详细询问了1号井的情况。次日,陈云和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召集石油部负责人开会商讨关于新疆石油勘探的有关问题,指示要加强黑油山地区的地质勘探工作。

这是一个动人的神话

为了完成好尽早发现大油田这个新中国石油工业的首要任务,国家于1955年7月撤销燃料工业部,成立了石油工业部,使石油勘探开发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1956年一二月之交,石油部在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石油勘探会议采纳了当时正在苏联考察的石油部部长助理康世恩寄来的一份书面发言中所提的建议,这就是根据苏联的经验,小盆地和构造复杂地区不易找到大油田,应集中力量在大盆地展开区域勘探。会议要求新疆石油公司“加紧黑油山的钻井和试油工作,争取上半年查明黑油山构造的工业价值”。

2月26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认真听取了石油部部长李聚奎及康世恩关于石油工业发展特别是克拉玛依1号井的钻探出油情况和勘探开发前景的专题汇报。其间,毛泽东鼓励道:美国人老讲中国地层厚,没有石油,看起来起码新疆、甘肃这些地方是有的,怎么样?石油部也给我们树立点希望!当谈及克拉玛依、玉门都是戈壁荒滩,野外勘探开发工作十分艰苦时,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搞石油艰苦啦!看来发展石油工业,还得革命加拼命!”

10天后,国务院副总理陈云召集地质部、石油部领导何长工、李人俊、康世恩进一步讨论加快石油勘探的有关问题,指示“应进一步壮大石油勘探力度,克服一切困难,在两三年内查明一两个大的产油区域”,以彻底解决国民经济发展受能源匮乏制约的问题。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李富春和薄一波于4月7日批准石油部关于当前应把准噶尔盆地作为勘探重点、应在独山子至克拉玛依之间的广大地区集中力量、大力勘探的报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熊坤静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