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斯克、哈里曼主动与陈毅握手
为打开华沙会谈的僵局,中美双方还尝试进行另外的接触。
中国1961年5月应邀派出以陈毅外长为首的代表团,参加解决老挝问题日内瓦国际会议。美国方面看到一个同中方进一步接触的机会。国务卿腊斯克和代表团团长哈里曼(Harriman , W. Averell)都有兴趣借这个机会同陈毅私下晤谈。
美国驻日内瓦总领事馆6月17日向国务院建议,由哈里曼秘密会见陈毅外长,讨论有争议的老挝问题。与前国务卿杜勒斯在日内瓦会议上对中国代表团的著名态度不同的是,腊斯克认为“应力求避免同中国代表团形成人际关系上不必要的紧张”,故回电表示对这个建议很感兴趣。但他又对直接同陈毅接触顾虑重重,觉得“这种会晤似乎不可能保密,因为中共会考虑利用此事,作为提高自己声望和表现我方软弱心虚的手段,向外透露我方主动接近他们。我们主动进行这种私下会谈,会引起我们的亚洲盟国及其政府产生很坏的反应”。他宁愿等到会议的进展可以确保美国方面采取这一重要步骤时,再考虑进一步的建议。不过,鉴于杜勒斯僵硬态度的教训,他指示美国代表团成员这次要在会内会外对陈毅和中共人员采取“正确的态度”,“原则上不主动进行另外的接触,但也不拒绝中共的主动行动”。此外,“我们不反对通过斯蒂夫(John M. Steeves, 美国代表团代表、国务院远东事务副助理国务卿)在代表团住地或其他可能碰见的场合,随机非正式地与王炳南接触,试试中共的反应”。
中国方面获悉美方高级官员想同出席日内瓦会议的陈毅外长直接谈一谈的愿望后,即通过王炳南转告比姆,中方期望实现这次谈话。
中美寻求接触的努力,多少有一点结果。6月间,在日内瓦会议的一次招待会上,斯蒂夫找到机会同王炳南交谈。王希望努力使双方关系正常化,但应由美国采取主动,因为中国是被错待的一方。哈里曼夫妇随后加入了谈话,还一起过去同陈毅外长握手,交谈了几句。
腊斯克本人回忆,他在日内瓦时,也曾“谨慎小心地”建议与陈毅进行私下会谈,遭到中方的拒绝。但在一个宴会上,他见到了陈毅,想到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的失礼之举,便主动走向陈毅并伸出手去。陈毅感到意外,退了一下,转向同事们说了句腊斯克听不懂的中文,终于微笑地握住了美国国务卿的手,相互寒暄了几句。虽然哈里曼、腊斯克同陈毅的这种戏剧性的会见并不意味着实质性的进展,但同杜勒斯时代相比,双方的交往毕竟前进了一步。
拒绝“施舍”,开辟“私下会谈”
在6月29日的第105次会谈中,美方代表终于提出粮食问题。表示许多美国公民要求允许给中国大陆人士寄送食品包裹。美国政府出于人道立场,建议准许这种邮寄。包裹纯系个人性质的采购和寄送。正如美方所料,王炳南的答复是:中国这几年虽然遭受自然灾害,但是将靠自己的努力克服灾害,包括在海外购买原粮,不要任何方面的“施舍”。比姆再次强调此举纯属个人行为,王也重申:不要任何“施舍”。美国苦心设计的一小步“松动”,就这样碰了壁。
除此之外,在各种问题上,双方几乎是把各自的立场重述一遍。比姆奉命以低调姿态阐述美国的各项立场,避免争论。重申应先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小步改善关系。王炳南表示已经研究了美方上次会谈提交的新闻交流协议草案,不能接受这个草案,新闻交流要同美军撤出台湾挂钩,美国应接受中方1960年9月6日提出的关于新闻交流的立场。
显然是为了缓和气氛,进一步探寻从原则问题上改善关系的可能性,王炳南会后邀请比姆到另一个房间进行轻松的咖啡谈话,历时一个半小时。双方谈论了老挝问题,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等。在台湾问题上,王炳南向美国说明了和平解决的条件:美国若从台湾地区撤军,中共就会同蒋介石和平解决。原国民党代表人物现在在大陆当将军,蒋有资格获得更高的地位,得到体面的待遇。比姆注意到,王炳南刻意使用友好和有说服力的语言,不断指出两国政府应该也可以调和各自的观点。王认为尽管中国政府常对美国提出很多批评,美国还是应冷静对待。试把这些批评同李承晚、蒋介石及日本某些政客对美国的吹捧相对照一下,那些吹捧对美国何益之有?比姆感到这种非正式的谈话很有用,建议国务院批准他今后也采用。
美国政府也有兴趣通过这种非正式的私下晤谈取得进展。国务院负责人商议后,指示比姆对王炳南的非正式接触作出积极回应,可在回国述职前邀请王到住处或任何安全的地点进行这种非正式的会晤。要说明美方的方针是争取通过现实的有弹性的努力在实际问题上取得进展,不要企图使对方在基本问题上投降。北京和美国各有自己的世界观,对台湾问题也有各自的看法,目前不可能就这些问题达成妥协。但既然双方领导人都对本国人民的命运承担着责任,两政府间是否可以找到一些利益共同点,实行合作?总是局限在对台湾的不现实的要求上,很难取得进展。先解决一些本身看似很小的问题,却能够逐步改善双边关系。比姆应表示:如果中方能提出现实可行的步骤,他愿意带回华盛顿探询和讨论。
从以上几个回合的谈判情况来看,美国新政府确实有意调整一下杜勒斯时代造成的过于僵硬的双边关系,试图从一些小问题入手,一小步一小步地缓和关系。但是中国似乎仍对“先易后难”的小步改善不感兴趣,坚持先解决台湾这个根本问题。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作者:
牛大勇
编辑:
刘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