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依法当选临时大总统:并非孙中山让位
2010年01月03日 09:58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孙氏斗法,一波三折;袁氏妥协,议和成功

就在孙中山信誓旦旦之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更加深了袁世凯对孙的不信任。

1月16日,袁世凯退朝回家,行至东华门丁字街三义茶馆门口遭炸弹袭击,炸死卫士六人、平民二人,袁未受伤。刺客当场被捕,自认属于北方革命党。该党总部设在天津,虽属同盟会的分支,但组织独立,自行其是,他们反对南北议和,主张以武力推翻满清政府。当时,清帝退位之说久传于外,而又迟迟不能实现,他们以为是袁世凯从中作梗,因此设计炸袁。

1月18日,孙中山忽然提出五条“要约”,命伍廷芳转达袁世凯,其中第二条:“在北京不得更设临时政府”;第三条:“得北京实行退位电,即由民国政府以清帝退位之故电问各国,要求承认中华民国彼各国之回章”。孙中山电邀伍、唐“入宁面商,以决大计”,伍、唐拒不赴宁。从1月18日至21日,孙向伍连发五电,修改所拟的“要约”,并向黎元洪通报:“现虽未列入正式谈判,而进行颇确。若清廷仍不肯就范,则再战有词”。1月22日,孙罕见地将“要约”公诸报端,以最后通牒之势向袁摊牌。袁世凯以孙提出的条件与以前协商的内容不符,拒绝接受,他认为:清帝退位后,倘各国未能即时承认中华民国,斯时北方诸省清帝统治权既已消灭,南方临时政府事实上又不能统一,中国便成无政府之状态,何以维持秩序,对付外人?如果孙中山非要为议和附加新条件,他将把与伍廷芳先前谈妥之事,即时作废。孙中山此举使伍廷芳颜面大失,一怒之下,电孙请辞议和代表。

孙中山就任伊始,即通过王勋(孙的亲信、外交总长王宠惠的哥哥)与流亡日本的盛宣怀密商,由盛向日本财团借款,然后转借给南京临时政府。1月26日,民国政府、汉冶萍公司、三井物产株式会社于南京签订《汉冶萍公司中日合办草约》,合同规定:“由公司借政府500万元应付现金若干,其余作为政府向三井购买军装之需(英文本作 ‘购买武器与军火’)”。(《辛亥革命前后——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页235-236)此事泄露后,中外哗然,终因参议院不承认合办条约及汉冶萍公司股东大会的反对,合约作废。

2月3日,孙中山会见充当日本政界、财界联络渠道之人森格时表示:“余等希望将满洲委托给日本,而日本给革命以援助”。“万一数日间无足够资金以救燃眉之急,许多军队要离散,革命政府将遭瓦解的命运”,如在阴历年底得不到一千五百万元,则只有把政权让给袁世凯。当天会谈的内容与结论,由森格以加急电报发给三井物产顾问益田孝,电报稿先由森格写成中文,经孙中山与胡汉民修改后发出:“孙答应租借满洲,日本为防止革命军之解散,在汉冶萍公司五百万元外,应立即借一千万元,以中止与袁世凯和议,故孙文或黄兴为了满洲之契约将到日本一行。孙文答应‘满洲之事如有意实行,在四日之内,汇一千万元并电告,即可与袁中止和议’。”其后,2月5日、6日孙中山致电森格催促日本方面答复。日方深恐借款给临时政府引起外国干预,2月8日,益田孝复电森格,没有允诺提供一千万元军费,相反劝孙中山及黄兴与袁妥协。(藤井升三:《辛亥革命时期有关孙文的资料——森格关于“满洲问题”的书信》,1982年,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调查研究部刊印。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上册,中华书局,1991,页647-648)

孙中山之所以节外生枝,甘冒议和破裂的风险,所恃全在借款,借款不成,只得言和。最后的谈判更像一场交易,孙中山为袁世凯继任大总统设置了许多条件,又在新内阁人选上讨价还价,袁企盼和议早成,屡屡向孙妥协,宋教仁(农林)、陈其美(工商)、王宠惠(司法)、蔡元培(教育)得以跻身总长之列(内阁设十位总长),加上由倾向同盟会的唐绍仪出任内阁总理,南方总算如愿以偿。

辛亥年腊月二十五(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袁世凯通电全国:“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公认。……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帝政之终局。”2月13日,孙中山向参议院辞职,并谘文参议院:“此次清帝逊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且袁君富于经验,民国统一,赖有建设之才,故敢以私见贡荐于贵院。请为民国前途熟计,无失当选之人。大局幸甚。”(《孙中山全集》,第二卷,页85)2月15日,南京参议院举行总统选举会,以十七票(全票)补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并在通告袁世凯的电文中称他为“世界之第二华盛顿,中华民国之第一华盛顿”

本文摘自南方周末 作者:范福潮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范福潮   编辑: 石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