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唐朝] |
侯君集是关中豳州(注:即今陕西旬邑)。他是大唐帝国开国元勋名将,更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李世民钦定的凌烟阁大唐开国二十四功臣之第17位。侯君集自幼尚武,学习了一身武艺,同时深通兵法韬略。隋朝末年,朝政腐败,天下大乱。在这种局面下,侯君集等一大批有才华、有政治抱负者开始寻求合适的领导者,投身到隋末诸侯逐鹿天下的斗争中。公元617年5月,隋朝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趁关中空虚之机,起兵占领长安后于618年5月篡隋称帝,建立唐朝。关中地区众多反隋义士和有才干者纷纷投靠新生的唐政权,侯君集也正是在此时进入唐朝军队的。由于他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因此被爱才的李世民收入府中,成为一名亲信幕僚。在随后多年的统一战争中,侯君集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屡力战功,成为唐朝开国元勋。而且伴随着他与李世民长期在一起同生共死的戎马经历,逐渐成为李世民的铁杆亲信,更成为其所属的权利集团“秦王府”的核心成员。公元626年6月4日清晨,唐朝首都长安皇城发生了影响中国历史的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侯君集等心腹将领和谋臣的支持下,杀掉了当时的太子李建和齐王李元吉。“玄武门之变”最终以李世民的胜利告终,也决定了唐朝皇位的最终归属。事变从开始谋划一直到结束,侯君集都是最核心的成员。尤其是在激战中,始终追随在李世民身边血战,身受多处战伤。成为李世民能够取得皇位的首勋,得到极大的信任和重用。侯君集在朝中任职后不久,就被派往边防重地河西戍守。在任内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华,参与并实际指挥了唐朝前期著名的征谷浑之战,此战正是由于采用了侯君集提出的战略战术才取得最终胜利。谷浑之战使侯君集声名大振,威震西域。成为李靖之后唐朝在西域的一代名将。正是由于侯君集的军事才能以及他长期在西部前线的经历,熟悉西域地区风土民情以及军事形势,因此唐太宗李世民决定任命他为大唐帝国西域远征军最高统帅,来指挥这长大唐帝国建国后距离最远、环境最为艰苦的远征。
公元639年12月,唐太宗李世民任命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麾下将领包括牛进达、薛万均以及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社尔以和契苾何力。调动的包括唐朝正规军,以及此时已经成为唐朝一部分的突厥和铁勒族精锐铁甲骑兵军团,此外还征发从属与唐帝国的周边回纥、薛延陀等部族骑兵等共15万大军,基本都是骑兵。组成大唐帝国西域远征军,正式出击高昌王国。动用如此庞大的军队尤其是精锐的大规模骑兵军团,李世民显然更多的是考虑到要应对征伐高昌的过程中西突厥的武装干涉。大军出发前,为作到师出有名,李世民以大唐皇帝和“天可汗”的身份发布了《讨麹文泰诏》作为宣战声明。在诏书中,李世民以事实为依据,在充分的证据下历数麹文泰反复无常、背信弃义、恩将仇报、侵犯邻国、勾结西突厥侵犯大唐帝国威望和国家领土主权等的种种罪行。尤其是在诏书中痛斥麹文泰作为一国之君,却是一个背信弃义,毫无做人最起码的廉耻和道德诚信的卑鄙无耻之徒。公元640年1月,大唐帝国远征军正式誓师出征。在西部大大漠瀚海之中,在戈壁孤烟落日的映衬下,大唐天朝15万铁甲骑兵犹如一条钢铁巨龙,卷起遮天蔽日的滚滚沙尘。浩浩荡荡穿越河西走廊,西出敦煌,冲入那亘古不变的苍茫西域莽原杀向高昌。拉开了大唐帝国进军西域,收复故土的序幕!
当唐朝将出兵征讨的消息传到高昌后,高昌举国上下一片哀鸣。因为所有高昌人都清楚自己是不可能与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相抗衡的。以太子麴智盛为首的朝廷众臣恳求麹文泰向唐朝政府谢罪以换取国家的保全。太子麴智盛甚至跪在麹文泰脚前,声泪俱下的泣血恳求父亲以国家社稷和百姓生死为重。而且他表示,按李世民对待周边少数民族领袖一贯的宽宏大量,只要麹文泰能够真心悔过,一定会得到宽恕。他甚至直接列举了李世民善待被俘的东突厥领袖颉利的例子。但是,面对自己老婆孩子和大臣们的恳求,此时的高昌国王麹文泰就好像吃了秤砣的乌龟一样,横下一条心要和唐朝干到底,而且居然对儿子和朝臣声称可以击败唐军。
唐朝远征军总兵力达15万人,而且都是骁勇善战的铁甲骑兵军团。统帅侯君集威震西域,麾下将领同样能征惯战,而且唐朝的综合国力更是绝对无法比拟的。唐军有15万人,那高昌又有多少呢?高昌举国上下,从国王到监狱里的囚犯,甚至加上婴儿,全国总人口3万7千7百人;包括王室卫队在内,高昌军队共有兵力7000人。另外有西突厥驻扎在可汗浮图城的“威慑”部队骑兵1万人,双方实力根本不成正比。但就是在这种典型的蚂蚁对巨龙般的实力对比下 ,麹文泰居然充满自信,不但要保住国家,而且居然还敢叫嚣要击败唐军。那究竟是什么给了麹文泰如此大的信心和底气呢?
是地利和外部势力的介入。其中地理因素非常重要。唐军兵出敦煌后,就进入了一望无际的西域大漠戈壁。高昌地处吐鲁番盆地,周围一片大漠黄沙。而且高昌距离唐朝有7000里之遥,通往高昌的道路都是沙漠。途中没有水源,没有草木植被,没有飞禽走兽,更没有粮食军需。15万骑兵的人和马在这片死亡之海中连最起码的吃饭饮水都无法保障。沙漠中地形极为复杂,在那个技术落后的时代人在沙漠很容易迷路。而且沙漠中气候极端严酷,白天气温超过60度,晚上则滴水成冰。如此极端严酷的气候环境大军几乎是不可能穿行的,而这也正是麹文泰所依仗的。在他看来,唐军不可能穿越这条连飞鸟和虫子都无法逾越的天险,主力必然会被浩瀚的沙海吞噬。而他则可以坐在家门口以逸待劳,等着收拾冲出沙漠劫后余生的唐军残部。
是地利和外部势力的介入。其中地理因素非常重要。唐军兵出敦煌后,就进入了一望无际的西域大漠戈壁。高昌地处吐鲁番盆地,周围一片大漠黄沙。而且高昌距离唐朝有7000里之遥,通往高昌的道路都是沙漠。途中没有水源,没有草木植被,没有飞禽走兽,更没有粮食军需。15万骑兵的人和马在这片死亡之海中连最起码的吃饭饮水都无法保障。沙漠中地形极为复杂,在那个技术落后的时代人在沙漠很容易迷路。而且沙漠中气候极端严酷,白天气温超过60度,晚上则滴水成冰。如此极端严酷的气候环境大军几乎是不可能穿行的,而这也正是麹文泰所依仗的。在他看来,唐军不可能穿越这条连飞鸟和虫子都无法逾越的天险,主力必然会被浩瀚的沙海吞噬。而他则可以坐在家门口以逸待劳,等着收拾冲出沙漠劫后余生的唐军残部。
更重要的则是西突厥的介入。西突厥欲谷设可汗也得到唐军大举西征的消息,为此他亲笔写信给麹文泰,保希望高昌坚决抵抗,他保证将竭尽全力支援高昌。为此,他特意在高昌都城附近可汗浮图城驻扎了1万精锐铁骑以表明态度。当然,灵云认为这1万骑兵同时也是架在麹文泰脖子上的督战刀,目的就是逼麹文泰死心决战。即有地利,又有雄霸西北的西突厥做后盾,高昌国王麹文泰志得意满,安心等待着“大破唐军”。但是,后来的战事发展远远不是这个西北的流氓无赖所能想像到的。后来的战局和麹文泰本人的结局甚至让后人觉得可笑不得。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相关新闻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