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中因“家庭问题”,而影响一个人政治上的沉浮,是不公正的。但就个人的成长来说,这也未必全是一件坏事。毛泽东说过,地位的变迁,无论正确与否,都是有益处的。他还曾引用司马迁的话来说明这一点:“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足,兵法修列。不违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据个人的体会,人经变故跌入社会底层,至少有两个好处。
一是能比较冷静、客观、深入地观察社会。记得是在“评法批儒”之潮中,我曾写过一首打油诗:“昏吃蒙睡又一天,不知今夕是何年。据云国中多建树,革命新贵尽开颜。老将却道不如昔,牢骚怨言飞满天。我亦不知谁正确,闲来无事听唱片。”诗中的情调是冷峻、迷茫的。并透出内心深处对“四人邦”一伙的不满和嘲讽。这种冷眼看世界的态度,是由当时我所处的地位决定的。有了这段经历,我对毛主席经常说的“卑贱者最聪明”,才有了真切实在的体会。
地位变化,失去权势依靠的第二个好处,是可以促使人发愤自强。我的朋友杨镰曾写过一首诗,其中有这样两句:“无从悬想身后事,不应遗恨少年时,”真实地反映了我们这些人虽身处逆境却不甘沉沦、奋发向上的情怀。不留遗恨的具体表现,除了努力作好本职工作,就是刻苦学习,认真读书,用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丰富自己的人生。我自知由于政治的原因,这一生大概是没有机会上大学了,因此下决心自学打好文化基础。回想起当时读书的情景,真是手不释卷,如饥似渴。不管是经典著作,还是教科书、工具书、普及读物;不论是政治学、经济学、哲学、历史学、文学理论,还是诗歌、散文、杂文、小说、戏剧、回忆录;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只要能找到的书,就要设法搞来读。每天,除了工作或会朋友,就是读书。特别是每当夜深人静,在煤油灯下一边读书,一边凝神思考,细细品味所读的内容,真是其乐无穷。我读书,有两个习惯,一是作笔记,将要点抄录下来,有的甚至全部抄录。例如,从杨镰处借得《古诗源》,原原本本,我夜以继日用半个月时间全部抄录。完工的时候,觉得全身精力都要耗尽了。一是写心得,有的是读一本写一篇,有的则是读一段写一点。我读《红楼梦》,就是读一、二章,写一篇体会,二三个月下来,集成一本。我读书的速度比较慢,但快与慢是相对的,积慢可以成快。马场5年,是我一生中读书最多的时期,以后教书、搞编辑工作,按说工作性质更有利于学习,但整天事务缠身,却并没有多少时间读书。我没有大学学历,但在打倒“四人邦”之后,却被红旗杂志选中作经济理论宣传和研究工作,主要是得益于马场5年间,自学打下的经济学理论基础。那5年是我一生中精神生活最充实的一段时期,几乎每天都有收获。高尔基把社会当成大学,对我来说,伊吾军马场就是名符其实的大学。
马场座落在天山北麓的巴里坤草原上,这里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处处银装素裹。我们穿着数十斤重的老羊皮大衣,老羊皮裤和毡筒,冒着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在没膝的积雪中放牧,追狐狸,打野兔。此时,即使是文弱书生,也会凭添几分粗犷豪放。夏天,随马群进山,则眼观青山、碧水、绿树、蓝天、白云,耳听松涛似海啸,涧水如雷鸣。每有晴雨,草坡上到处有硕大鲜美的草蘑破土而如;时逢春初夏末,美丽的山花遍布山野。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之中,纵然是彪悍之士,也难免生出似水柔情。巴里坤草原辽阔无垠,人烟稀少,没有城市的喧闹,文化生活也比较单调,但是我们却能尽情欣赏大自然的壮丽,体会她变幻无穷的韵律。拜伦的诗曾经描述:人置身于自然之中,坐在山岩,对着河水,觅入树林,走进那从没脚步踏过的地方,和人的领域以外的万物共同生活,这不算孤独,这不过是和自然的姣丽展开会谈,打开她的富藏浏览。然而,如果是在人群、喧嚣和杂沓中,成了一个疲倦的游民,茫然随世沉浮,周围尽是阿谀、追随、钻营和求告,到处是不可以共忧的、荣华的奴仆,没有人祝福我们,也没有谁可以祝福,这才是举目无亲,这才是孤独。对拜伦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我是到马场以后才深切体会到的。马场5年,我们终日依偎在大自然的怀抱,陶冶性情、净化灵魂、实现自我。后来,我又返回城市,却常常感到茫然若失。人就是这样,千方百计得到的,却是自己最不想要的。30年了,每当我在尘世的喧闹中感到孤独,就会怀念起当年的“烟霞闲骨胳,泉石野生涯”。
“文化大革命”后,常常可以听到“被耽误的一代”的说法,这是一种不真切的感受。我认为,“被耽误”的说法,只是在特定的意义上才成立,用它来概括一代人是不确切的。在那动乱年代的风云变幻之中,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磨难,失去了许多本可以属于我们的东西,但是在逆境中,我们也得到了许多一帆风顺的人所不可能得到的东西。当年,保尔·柯察金审视自己青春的苦难经历,得出“我所得到的还是比失去的多”的结论。我认为,用这句话来概括我们这一代人,同样是恰当的。当年那些风华正茂的青年,现在都已过不惑之年,尽管大家职业不同,地位有高低,但却都是各自岗位上的骨干,成为当今社会的脊梁。这已是公认的事实。
每一代人都有成为自己骄傲的独特经历,我们这一代人的骄傲,就是在上山下乡之中,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哦,这无怨无悔的青春!
写于1993年,1998年收入《留在天山的回忆》文集原题:无悔的青春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黄小虎
编辑:
刘延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