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列强步步紧逼 士大夫曾国藩徐图自强
2009年02月08日 17:16求索 】 【打印

当然,清政府加强军事近代化,特别是在早期,对镇压农民起义是起了恶劣作用的,它加速了太平天国为中心的农民起义的失败。关于这一点,过去人们都剖析得很透彻。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清政府的军事近代化,除起了镇压农民起义的作用外,还在反抗外国侵略、巩固国防方面同样是起了重大作用的。例如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冯子材在镇南关大败法军,除了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指挥官战略战术的正确等因素外,恐怕清军逐渐用洋枪洋炮代替长矛大刀,使自身逐渐近代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中日甲午战争三十余年,西方列强虽然对中国虎视眈眈,但总的说是不敢轻举妄动的,未出现第一、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那种一触即溃的现象。之所以如此,与清政府在这段时间加强海防是分不开的。当时就有外国人怀着敌意地说,“迄今为止,中国的炮台已证明是坚固的,难以击破的。这些炮台,配置着近代的武装,将给我们更多的麻烦。由于前面已说过的理由,中国将成为较人们所常设想的,更为可怖的敌人”。(《洋务运动》(二)第266页、(四)第17页、(八)第438、400页。)近年来有的论者指出:如果没有洋务运动,中日战争可能提前十年。(转引自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K3《中国近代史》,1985、1—48,3—27。)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总之,军事的近代化是整个近代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由于它的近代化,促进着工业和科学教育的近代化。

总之,从曾国藩办洋务的动机看,从他办洋务所取得的成效看,曾国藩是真正将林则徐、魏源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主张付诸实践的重要人物之一。为什么曾国藩能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这一进步主张首先付诸于实践?为什么曾国藩办洋务能比较有成效?除了当时的客观条件较林则徐、魏源之时较成熟外,还与曾国藩个人的因素有关:

其一,曾国藩也是当时一个开眼看世界的有识之士。他虽崇奉程朱理学,但同时也讲究“经世致用”之学。他对魏源著的《圣武记》、徐继畲介绍西方各国的《瀛环志略》很为推崇。这种经世致用的思想是他办洋务的思想基础,

其二,曾国藩虽然后来在处理天津教案中对外国侵略者表现过妥协和退让,但纵观他的一生,其民族意识还是表现得较为强烈的。在两次鸦片战争中,他对外国侵略行径曾表示强烈的愤慨。以后又深感到“海国环伺,隐患方长”,“愤西人揽制机之利,谋所以抵制之”。这种民族意识是曾国藩办洋务的一股强大的推动力。

其三,曾国藩尊重和爱护人才。他不拘一格广泛搜罗人材,“几于举全国人才之精华”汇集在他的手下。这为曾国藩办洋务作了干部准备。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曾国藩   洋务   初探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喻盘庚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