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的兴起与晚清政局
2010年01月14日 18:25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三、晚清政治体制的局部调整

1、辛酉政变

1861年11月,那拉氏勾结恭亲王奕讠斤,在北京发动宫廷政变,杀了载垣、端华、肃顺,夺取了最高统治权,这一年是辛酉年,称辛酉政变。

二鸦后,外国侵略者取得了大量特权,也认识到可以利用扶持清政府,达到自己目的。而经过二鸦,清政府内部分化成二派,肃顺一派和以奕讠斤为首的一派。肃顺一派(载垣、端华),主张镇压太平天国,对外不愿放下“天朝”的架子,害怕侵略者与国内反清力量结合,有一种疑忌心理,故而对外国侵略者不那么容易驯服,如1857年英法联军入侵广州,御前会议上肃顺主战,反对沙俄对东北领土的侵略要求,斥《瑗珲条约》为“一纸空文”。而奕

讠斤通过与侵略者的接触,认识到侵略者并不想取代清朝,所以在《北京条约》签字后,提出一系列主张,中心是对侵略者“待以优礼”,以借助侵略者,镇压太平天国。二派在实质上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只是肃顺集团是惧夷结民,奕讠斤集团是“借夷剿民”,中心是维护封建统治。当时咸丰在热河,周围是肃顺等人。1861年8月,咸丰病死,立六岁的儿子为皇太子,命载垣、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这样,肃顺等掌握了实际权力。

那拉氏,懿贵妃,载淳继位后,被尊为皇太后,“圣母皇太后”(皇后为母后皇太后)。那拉氏想干政,肃顺等人常用“祖制”、“家法”进行干预,所以发生矛盾,于是想策动政变。她拉笼东太后同意了垂帘听政,并与奕讠斤联络,利用把咸丰帝的灵榇运回北京的机会,设计逮捕了肃顺、载垣、端华等,分别斩决肃顺和赐令载垣、端华自尽,其余王大臣或免职或充军。命奕讠斤为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夺取了权力。1861年11月11日,为载淳举行登极大典,即皇帝位、改第二年为同治年。12月2日,在养心殿垂帘听政。

辛酉政变,慈禧——奕讠斤集团战胜了肃顺,此后,清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开始发生新的变化,这就是“借师助剿”政策的确定。

原来,列强就曾多次暗示或正式提出过可以以助剿换取修约,但清廷认为不能引狼入室,当作毒饵而拒绝。天津、北京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一系列权益到手后,改变对华政策由“中立”改为“合作”,通过保护清政府以使纸上的条款得以落实,一再表示愿意“助剿”。清统治集团内部,奕讠斤等人同意,但也有不少官员反对。辛酉政变,使奕讠斤一派得胜,“借师助剿”真正得以实现。1862年2月发布上谕:“上海实属万分危急,借师助剿一节,经总理衙门与英法驻京使臣商酌,上海为通商要地,自宜中外同为保护。”1862年,英法联军与太平军在上海激战(一千一百余英军,法军五百多名),清政府与列强共同镇压太平天国的局面形成,标志清政府被迫改变闭关拒夷的传统政策,开始了中外勾结。

2、成立总理衙门:

一鸦前,清政府没有办理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主要由礼部和理藩院兼任。具体对外交涉事宜由两广总督兼理。一鸦后,设立“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或两江总督兼任,专门管理对外通商、交涉事宜。因此,在1861年以前,外国人与清政府打交道,只能与总督巡抚进行,不能与中央直接打交道。外国侵略者对此十分不满。

1861年1月,恭亲王奕讠斤适应这一要求,奏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1862年1月正式批准设立。其大臣,就是奕讠斤、文祥(户部左侍郎)、大学士桂良,后增加,最多时达12人。总理大臣是由皇帝指派的,其职权范围主要是管理外交,但后来不断扩大,经管了通商、海防、军务、关税等事务,成了和军机处平衡的机构。其下属的南洋通商大臣,掌握长江以南对外交涉、通商事务,由两江总督兼任。北洋大臣管理北方通商口岸关税及海防等,实际权力重于南洋大臣,由直隶总督,主要是李鸿章操纵。所以清后期许多外交事务,都由李鸿章担任。

总理衙门的成立,对中国社会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总理衙门管理的事情不仅是外交,还包括了一系列洋务活动,(矿务、机器、铁路、电线、购置军械、枪炮)被称为“洋务内阁”。总理衙门成立后,即奏请设立北京同文馆,成为第1个外语学校,1866年,又奏设天文、算学馆,1871年,曾国藩、李鸿章应容闳的请求,联名上奏清廷,主张派幼童赴美留学,1872—1875年,主持了四批幼童赴美留学工作。

总理衙门成立不仅仅是成立一个新机构的问题,也代表了清政府对外体制的变化:变拒斥外国人为不得不与洋人打交道。自总理衙门成立后,清政府结束督抚兼办外交的局面,才开始了真正近代意义上的外交活动。

1876年,清政府在伦敦建立了第一个驻外使馆,第一个驻外公使郭嵩焘到达伦敦(驻英法公使)。接着相继任命常驻美、西、秘鲁,日、德、法、俄各国公使,80年代增设驻意、荷、奥地利、比利时公使。1976年,总理衙门制定出使章程十二条,规定了驻外人员的品级、薪俸和年限等,使中国遣使驻外制度化、正规化。同时又使中外关系在一个方面实现了对等化,即打破了多年来只有外国使领常驻中国而没有中国代表常驻外国的局面,中国外交从单向变为双向,相互间完全的国家关系至此建立。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湘军   晚清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王钻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