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宋美龄不只是政治婚姻 也出于真诚爱慕
2009年11月30日 21:20凤凰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蒋介石作为抗日领袖的品性,是在与宋美龄结合后成熟的。

婚后的蒋介石与宋美龄,在长达半个世纪中,相互促进、互补短长,走完了各自生命的终点。在宋美龄关爱、熏染下,蒋介石在一些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他皈依了基督教。从此终生不渝,再也没有改变过信仰。1930年,蒋介石兑现了他求婚时的诺言,受洗成了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夫妇俩每逢礼拜六,都要到教堂做礼拜。在日记里,蒋介石经常把发生的人生和家庭的喜乐,都归结为上帝的恩赐。

其次是品性。蒋自婚后,一改以往生活放浪、行为失控的劣性,在男女关系方面,堪称蒋氏集团中无可指责的典范。

婚前的蒋介石,在混迹十里洋场的时代里,花天酒地,私生活相当不堪。他除在奉化已有发妻并育有一子(蒋经国)外,不但拥有侍妾姚冶诚,还在1921年纳取了第三任妻子陈洁如。虽说旧社会里男人有三妻四妾属平常事,但对一个已有子嗣的人,再娶妻纳妾毕竟与色欲相连,属于私生活失检,所以当时的朋友们,在这个问题上都瞧不起他。蒋介石有“好色”的积习。辛亥以后,他常“狭邪自娱,沉迷至久”。他在1919年7月24日的日记中说自己“荒淫无度”。为什么对自己有这样的考语?因为他常常有“见色心淫”的心理。当年3月,他途经香港,曾因见色起意,在日记中写下自己的不良心态:“见色心淫,狂态复萌,不能压制矣。”当时他正与一青楼女子厮混,情意绵绵,后来虽断绝关系,但仍不改狎邪恶习,所以会对自己有此考语。不过,写管写,行照行。10月15日的日记云:“下午,外出冶游数次,甚矣,恶疾之难改也。”从民国史学者杨天石教授的著作所列1920-1926年蒋氏日记中有关自己好色的大量记载可知,他在惊艳宋美龄前后,一直在为自己的色欲与希图克邪之间,做自我搏斗。

1927年蒋宋联姻之后,蒋介石在宋美龄的柔情体贴下,真正改邪归正。在与宋美龄相濡以沫的漫长岁月里,蒋介石的私生活没有绯闻,比之那些手握重权的新旧军阀,实在值得称赞。

再其次,蒋自婚后,在饮食起居方面也一改以往奢靡,自奉甚廉。

据一位老同盟会会员张国淦的回忆,说他同袁世凯吃饭是“饱欲死”。袁请客大方,鱼肉满桌,且常往客人碗里夹菜,几欲使人“肚皮胀破”。同蒋介石吃饭是“饥欲死”。桌上只有稀稀拉拉几个小盘子,一个人都吃得完,他却万分客气地请你“吃吧,吃吧,别客气”,而他自己又不动筷子,别人怎么好意思下筷吃呢?“所以赴他家的家宴是活受罪!”而无论是位于峨嵋山红邨坪的蒋氏夫妇居室,还是蒋逃离大陆前奉化老家的蒋氏夫妇卧房,室内家具布置也都相当平常。

最后,蒋在军政举措中,也由以往独断张扬逐渐变为可以听取不同意见来改变统治手法。

蒋在婚前执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期间,独断张扬,招致了党内政敌的攻击。1927年7月,武汉国民政府发表的宣言中,指责蒋“取舍予夺,为所欲为”,“在南京僭窃以后,益复横行无忌”。这虽有派系矛盾、宁汉分裂的政治因素,但联系到蒋以往常有动辄易怒、打人、骂人、辱骂同僚、同事的习性,说他专横,为所欲为,确实切中了他处事方式的要害。

婚后,蒋力图修饬以往军阀专权的形象。1933年听取宋美龄意见,搞了一场所谓“新生活运动”,以“亲民”的姿态出现。另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听取胡适等人意见,自1935年起,将一批银行家、报人和学者如张家璈、翁文灏、吴鼎昌、蒋廷黻等人延纳进政府,授以高职,造成一个“文官政府”的形象。在外交方面,受宋美龄影响,逐渐改亲日为亲英美路线。

蒋介石的这些变化,除了政治需要外,与宋美龄的关爱、熏染不无关系。宋不仅在生活上对蒋倾心照顾,而且在公开场合,以其端庄凝重、体贴入微,给蒋扎足了“台型”,造成了一对贤伉俪的公关形象。所以抗战初期,《申报》对宋有“相夫贤德”的评语。即使是当初反对蒋宋结合的宋庆龄,在1940年时也说过:他们“一开始并无爱情可言,不过我想他们现在已有了爱情,美龄真心诚意爱他,蒋也真心诚意爱她。如果没有美龄,蒋会变得更糟”。可以说,蒋介石的成熟和作为抗日领袖的品性,是在与宋美龄结合之后。就此而言,蒋介石离不开宋美龄。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石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