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口多带来吃饭、穿衣、住房问题,影响人民生活的改善
建国后,就人口多带来吃饭等一系列问题,毛泽东谈了20次,其中与外宾谈了15次。可见,他对这个问题的高度关注。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人口如果继续按现在的速度增长,那么,全国人民生活改善的速度就要降低,许多困难问题的解决就要延迟,这是很明显的。
1963年5月3日,毛泽东会见几内亚政府经济代表团和妇女代表团时说:我们的国家有一个很大的缺点,人太多,这么多人要吃饭,要穿衣,所以现在还有不少困难。 两天后,即5月5日,毛泽东会见马里文化代表团时说:中国大是大,但人太多,难办,这么多人要吃饭、穿衣、住房子。
1970年5月11日,毛泽东会见越南劳动党中央第一书记黎笋时说:中国人多,他们怕。我们也怕,因为人多要吃饭,要穿衣,那个问题可多了。
3.四个重要的国际因素
第一个国际因素:人均概念
当年提出人均概念,这是很宝贵的,折射出毛泽东的世界眼光。关于人均概念,毛泽东一共讲了14次。
1956年2月25日,毛泽东在听取重工业部汇报时说:我们永远不要这个什么“中国第一”。你人口这么多,按人口比例一算(系指按人口计算生产水平,如一个人拥有多少吨钢),荷兰、挪威都比我们多,总不要吹中国第一。
1968年11月10日,毛泽东会见叶海亚?汗总统率领的巴基斯坦武装部队友好代表团时说:我们现在比蒋介石时候有些进步,但是和别的工业国比较,还差得很,在许多方面,还不行。更不要说工业水平按人口比例与英国、法国、西德、意大利、日本、美国、加拿大和苏联比了。
在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始终清醒地坚持用人均思想来考虑中国的发展问题。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后来邓小平提出小康社会,就是考虑了人均因素。
第二个国际因素:人口多不是侵略的理由
面对“中国人多,将来出路成为问题”的质疑,我们从理论上回答了人口多不是侵略的理由,从实践上践行了中国永远不称霸的诺言。但是,中国人口多的现实引起的国际关注,也是我们推行节育政策的一个外部因素。
毛泽东认为,靠发展经济来解决人口吃穿问题。1954年12月1日,毛泽东会见缅甸总理吴努时说:“我们人口多的问题,可以用发展生产的方法来解决。我们反对过去希特勒说过的话,他说,人口多就应该向国外扩张,在国外取得东西。”
关于这个问题,1957年6月6日,周恩来接见日本医学代表团时就十分坦诚地说道:“大力宣传节育,可以使邻国安心。有人担心我们人口多了是否会侵占别人国土。中国不会走罗马帝国的道路,也不会侵犯别的国家。”
可见,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也是对国际舆论的正确回应。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刘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