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王国兴衰:中国海洋朝贡体系扩张与收缩
2009年08月24日 10:34世界博览 】 【打印共有评论0

萨摩入侵

自1526年尚真王病逝,至1609年,共有4位世子登上中山王宝座,并得到明朝的册封。他们分别是尚清王、尚元王、尚永王和尚宁王。在尚宁王执政期间,琉球却被日本一属国的萨摩藩轻易征服。

1609年3月4日,在尚宁王执政的第19年,由萨摩藩主岛津家家臣桦山久高率领3000人分乘100艘军船从山川港出发,于3月8日登陆奄美大岛,开始了对琉球列岛的征服。3月26日直逼首里城。琉球方面虽出兵4000人以上迎敌,但是面对身经百战的萨摩兵的强烈进攻,琉球军队基本无力还手,首里城很快就被攻破了,尚宁王走出首里城向萨摩求和,岛津军于4月5日占领了首里城。

1610年,尚宁王被挟制离开首里城,与萨摩藩主岛津忠恒一起奔赴江户。途经骏府谒见了隐居的德川家康,为挟制名义上存在的琉球国﹑以达到与明朝贸易的目的,家康还是以外国使团的礼节接待了尚宁王。8月28日,在江户城谒见了德川秀忠将军,秀忠许下不亡琉球王室的承诺。

1611年的9月20日,尚宁王终于获准扬帆归国。与此同时,琉球还要不断向萨摩派遣人质。同年,王舅毛凤仪等人入朝大明,报告萨摩入寇,上奏历尽战乱国中残破,无力进贡,请求延迟贡期。此时此刻的琉球,不仅内政外交都有岛津家在旁监视,而且朝中的重臣也由亲日派官吏担当。随之,琉球自主时代结束,进入同时是明朝和萨摩藩的附庸国的“两属阶段”。

尚宁王归国的同年,幕府示意岛津义久让琉球代之传信明朝,要求朝贡。但是明朝已经得知萨摩入寇琉球,知道其所谓“进贡”不过是借琉球之口实现日本自己的经济愿望而已。于是明朝就以“琉球新经残破,财匮人乏”为由婉转拒绝了琉球的进贡的要求,命其“俟十年之后物力稍完,然后复修贡职未为晩也”。于是,德川家康苦心等待的日明“邦交正常化”,最终破产。

琉球王国衰落的原因是复杂的,首先,由于倭寇的出没,琉球和明朝在为册封而派船出海时都需等待海洋局势趋于稳定才能实施,这造成完成册封的时间短则数年长则需要十几年。倭寇的出现不仅扰乱了册封的正常进行,还将琉球逐步挤出南洋贸易,使得琉球的经济陷入困境。

其次,由于海禁体制的松懈,使得与东南亚方面进行非法贸易的中国商人形成了一定的势力。这不仅瓦解了琉球的贸易基础,其中一部分的商人还成为海盗,威胁着正常的海洋朝贡贸易。中国商船开始往来于东南亚各个港口开展贸易,对中转贸易站琉球的依赖程度下降。

另外,1511年,葡萄牙海军占领了15世纪初以来与明朝建立朝贡关系的马六甲,从此使马六甲王国从朝贡贸易的历史舞台上消失了。马六甲王国的消失对琉球来说,也等于失去了一个南海贸易的重要据点。从这一年起,琉球船不再往来马六甲海域了。同时,葡萄牙的势力又向爪哇、暹罗、以及华南逼近,使得琉球船的贸易活动圈受限越发狭窄。

16世纪末期,朝鲜两度遭到日本丰臣秀吉的侵略。获悉后,明朝立即派援军前往相助,与朝鲜一起打退日军。但是,1609年明朝却因忙于伊犁边界的内患,未曾出兵相助,听任朝贡国之间的武力相争。这说明,此时的明朝在对朝贡体系的管理和维系上明显力不从心,我们仿佛听到了庞大的亚洲海洋贸易体系--朝贡体系崩溃前所出的吱吱嘎嘎的响声。

两属时代

此后,在与明?清两朝和日本之间周旋的琉球,尽力为自己营造着生存空间。公元1620年,尚宁王在被掳日本的奇耻大辱中去世。尚丰在萨摩一手策划之下登基成为中山王。公元1633年冬天,尚丰遣人入明朝,进一步向奏请二年一贡。崇祯帝“嘉其忠顺,悉许之”,这也意味着琉球国将作为中日两国的“津梁”而在日本的虎口中得以保留。

公元1673年,清康熙年间,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广东的平甫王尚之信、以及福州的靖南王耿精忠发动三藩叛乱。此消息由琉球经由萨摩传到幕府。1676年6月,靖南王耿精忠派使者来到琉球要求提供硫磺。幕府通过萨摩通知琉球,准许提供。但是,琉球最终没有按照幕府的指示将硫磺运给福州的叛军。琉球在关键时刻的决策得到康熙嘉许,自平定三藩之乱后,清廷对琉球国恩赏有加。直到尚敬王时代亦然。在十九世纪之前,随着清王朝走向鼎盛琉球开始复兴。

公元1844年3月,法国人的舰队来航,要求与中山王府缔结传教﹑贸易条约。对于法国人的要求,尚育王对此手足无措,遣使将此事报告清廷。结果只得到几句无关痛痒的抚慰之辞。公元1847年,尚育王病逝。次年,年仅5岁的尚泰,也是琉球尚氏王朝的最后一位中山王即位了。

1853年5月26日,美国总督贝理的舰队离开日本江户湾,顺道来访琉球,要求通商。得到清廷指示的中山王府准备像上次拒绝法国人那样对待贝理的要求。但是,美国人比法国人更加强悍,未及尚育王答复,贝理就率领200人荷枪实弹的军队登陆,在首里城下等候答复。中山王府见无法搪塞,遂如日本之例,答应明年答复。次年3月,贝理舰队再次出现在江户湾海面,日本幕府已经无法敷衍了事,不得不与之谈判,签订了《日美友好条约》。中山王府自然不敢再拒绝,也于同年的7月与贝理签订了《琉美修交条约》,同意了贝理的通商要求。在之后,琉球分别与法国﹑荷兰签署了类似的通商﹑传教条约,被迫向西方列强开放国门。

此后,清廷忙于应付英法联军的侵略和国内的太平军起义,自顾不暇,一直没有册封尚泰王。直到1864年,尚泰王方遣人捧表进京,请求册封。公元1866年,清廷始遣使谕祭故王尚育,袭封世子尚泰。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谢韫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