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看中印战争:尼赫鲁的战略考虑太天真
2009年11月19日 14:53中华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1962年的惨败,成为印度的永远的记忆。它是百年英国边境冲突强加给新独立印度的遗产。当中国走到能够向殖民主义报仇雪恨之时抓住了机会,同时也助长了仇外,以及帝国主义式的侵略。

中国政府内经常要说一句话:如果他打你一次,那是他的错,但是如果他打你两次,那就是你的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铭记了这句话,因此,为了对抗殖民主义,他们成了帝国主义。此后,中国不断地引用历史例证,颠覆别国,成了在50和60年代地缘政治调整政策的基石。

一方面是新殖民主义的情绪,一方面要在亚洲取得统治地位,中国提出对阿克赛钦和阿鲁纳恰尔邦的领土要求,就是要使竞争对手印度甘拜下风。这倒不是说中国本身是邪恶的,像有些印度媒体声称的那样。中国的行为出于它的地缘政治考虑。让人想不到的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做起事情来毫无顾忌。中国入侵西藏之后为了取得印度的认可倾力讨好印度,赢得了天真的尼赫鲁的欢心。所谓hindi chini bhai bhai,即印度中国是兄弟曾经风行一时。中国人就是这样诈骗的。正当雪顶喜马拉雅山上炮火纷飞,新德里的政治家们不得不与亚洲兄弟反目成仇,自觉自愿被昔日的殖民国家利用。

边境战争后局势紧张,划界谈判搁浅,两国纷争演变成一个政治脸面的问题,这在两国国内政治中也成了一个中心问题。在印度国内,公众舆论敏感脆弱,国会里的争论激烈而且造成分裂。印度国内各种共产党派别无法解释为什么社会主义兄弟会操起家伙大打出手,于是就把责任一古脑推在尼赫鲁等资本主义的走狗身上。右派则认为尼赫鲁标签的社会主义无知和脱离现实。在中国方面,北平倒没有类似印度的内斗,但是强化了激进的意识形态,造成政治上的孤立,从1958年起与俄国渐行渐远。俄国因此拒绝提供原子弹标本。

1962年战争突显了印度的战备之差。最糟的就是印度对战略上的考虑和国际关系的态度太天真。在整个战争期间,印度外交左右摇摆。例如,明知中国的阿克赛钦修路,但是除了几声愤怒的抗议外,居然十年无所作为,还要叫hindi chini bhai bhai。已知是侵略行径,印度的抗议也是半跪着的。但是到了1962年中,印度领导人忽然觉得中国军队在塔格拉(thagla)山脊的威胁了。尼赫鲁在梅农和一帮唯命是从的将军的建议下,发动了稀里糊涂的战争。在采取前进政策时,没有一点点战术上的明智之举,选择的战场只有政治的的意义,没有军事上取胜的可能。政治领袖发布军方无法执行的命令是1962年惨败的根源。

战争还暴露了印军装备太差,太老,缺乏训练,无力在喜马拉雅山高原地带进行长久的对抗。虽然印军致敌以大量伤亡(注:明显失实),但是适应性差。这一点如果东部作战与在拉达克(ladakh)作战来个比较就一目了然。拉达克(Ladakh)地区印军就要自如得多。

1962年战争的心理和政治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由于这场战争,印度在第三世界,特别是在冷战中保持不结盟的各国中形象大损。对内来讲,印度实现了空前的团结。梅农辞职,尼赫鲁的印中友谊梦破灭,但是印度并没有放弃不结盟政策,虽然在不结盟运动领导人中地位受到影响。此时,中国对外推销中国革命,以及1958年对台行动,1962年对印战争使很多第三世界国家心存疑虑。中国在整个60年代中国发展与第三世界各国的关系,支持民族解放战争,建立反对超级大国的统一战线。第三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支持十分感激,但是对中国的军事实力增长惧怕不已。

由于中国自己违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得中国在不结盟运动中声望一落千丈。中国与第三世界各国不和与日俱增。印度与苏联的关系活络起来,而巴基斯坦则投入西方的怀抱来对抗印度的优势和影响。反过来,这两个最大的不结盟国家在不结盟运动中形象大打折扣,影响了整个不结盟运动中在冷战期间发挥作用,冷战越来越两极化。

印军在1962年边境战争中被中国军队击败是一个耻辱。但是由此引发了印度前所未有的爱国主义。印度人意识到在地缘政治的较量中印度没有实力,印度必须加强国防,在世界上靠自己的力量站起来。印度开始发展武器研发和军火的自给自足。国家主权不可能靠成为超级大国的军火顾客或成为军事同盟的成员,听从指挥棒而取得。

到了80年代,印军战略发生了一些变化,印军开始在实际控制线巡逻。在桑多洛河谷(sumdorong chu)牧场地区双方又一次发生的冲突。媒体进行了大规模的报道,中印互换抗议照会。为此,阿鲁纳恰尔邦诞生,这是一个中国人认为是自己领土的地方。

25年后,印军重新越过克节朗(namka chu)河,占领哈东(hathung la)山脊。为此,军方领导人桑搭吉(sundarji)空运了整整一个旅到吉米塘(ximithang),让中国人惊慌失措。印度政府并不想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但是在驻扎军队方面十分坚决。结果出现了两国间关系的解冻。在1993年和1996年,中印签署了互信协定,维持实际控制线。此后,进行了十轮的工作组会谈和五轮关于实际控制线的专家组会议。进展缓慢。

<< 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