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冯梦龙先生介绍,讨伐许国之前,郑伯叫人做了一面大旗,名叫“蝥弧”,有丈二见方,旗杆长三丈三尺,上书“奉天讨罪”四个大字。郑伯将蝥弧作为自己的军旗,立于大车之上。
郑伯宣布,如果有谁能舞动大旗,就任命他为此次讨伐的先锋,并奖励马车一辆。
一号种子选手瑕叔盈出场,拔起大旗,吭哧吭哧地往前走了三步,又吭哧吭哧地往后退了三步,面不改色,全场喝彩。
二号种子选手颖考叔出场,拔起大旗当枪使,前三后四,左五右六,耍得如车轮一般,全场沸腾。
三号种子选手公孙子都出场,拔起大旗又放下,转而操起一枝长戟……
我只能说,颖考叔这事做得也未免不厚道。人家公孙子都才出场呢,他就套上那辆作为奖品的马车,一溜烟跑了。
也难怪子都气急败坏,操起长戟要与颖考叔拚命。不过两条腿赶不上马车,没追上。
郑伯做了和事佬,给颖考叔、瑕叔盈、子都一人赏了一辆马车,算是把这事给摆平了。
这是冯梦龙《东周列国志》里的说法。按照这种说法,颖考叔真是一员力大如牛的虎将。但如果按照《左传》的记载,颖考叔就不只是力大如牛了:“颖考叔挟辀以走,子都拔戟以逐之,及大逵,弗及。“颖考叔不是套上马车跑了,而是推着马车跑了,子都一直追到新郑的城门口都没追上。颖考叔真乃神人也!
可以想像,子都很沮丧。为什么?自己的武功和颖考叔相比差太远了。他把这种沮丧暗暗埋藏在心里,让它生根,发芽,成长为嫉妒和怨恨……并且,他很快找到了发泄的途径。
那年七月,三国同盟的大军开到许国的城下。这是三匹狼对一头羊的战争,毫无悬念可言。郑国虎将颖考叔扛着郑伯的蝥弧大旗,施展轻功,第一个登上城墙。公孙子都在城下看见,毫不犹豫地张弓搭箭,正中颖考叔后背,致使他堕城而亡。另一员虎将瑕叔盈及时接过大旗,再一次登城,并且站在城头挥舞着大旗大呼:“郑伯登城啦!”
看到蝥弧在城头飘扬,郑军士气大振,一举攻破了城池。许军放弃了抵抗,国君许庄公逃亡到卫国。
三巨头以胜利者和主宰者的身份进入了许国。
按惯例,接下来的事情自然是分肉。齐侯(齐僖公)倒是很大方,主动提出由鲁国来兼并许国,鲁隐公谦让道:“您说许国不听天子招呼,因而要攻打它,我就责无旁贷地来了。现在许国已经罪有应得,咱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现在要鲁国吞并许国,这种事我想都不敢想。”转而将这份厚礼送给郑伯。
怎么回事,世上竟有不吃鱼的猫?虽然《春秋》没写,《左传》也不言明,但我们看看春秋时期的地图就有明白,这与郑国将郜、防两城赠与鲁国是同一个道理:许国是个小国家,地理位置大概在今天的河南中南部,与郑国接壤,离山东的齐、鲁二国却很远,并且中间还隔着曹、宋、杞等国。
对于齐侯、鲁侯来说,许是一块飞地,即便吞并了,也没办法管理,不如送给郑伯做人情。
问题是,两位老大这么假惺惺一推让,本来对许国垂涎三尺的郑伯倒是真的不好意思起来了。接受吧,齐侯、鲁侯的姿态都那么高,自己决不能够在道义上输人家一截;不接受吧,到嘴的肥肉又吐出来,不是他寤生的性格。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作者:
东东
编辑:
蔡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