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贪其土”——郑伯确实是把郜、防两城都送给了鲁国,但并不是因为不贪,而是另有原因:郜、防两城均在山东,离鲁国很近,而离郑国很远。郑伯即使得了这两座城,管理起来成本也很高,不如送给鲁国做个顺水人情。
“以劳王爵”——这是最好笑的。鲁国得了这两座城,明明是人家郑伯送的顺水人情,偏又不好意思承认,非要说郑伯这是优先慰劳爵位更高的鲁侯(从爵位上讲,侯比伯高)。言下之意,郑伯固然正直,鲁侯得这两城却也是理所当然的。
为史不公,评价不客观,给左丘明扣一分。
占了便宜还卖乖,再扣一分。
言归正传。三国联军入侵宋国之后,宋国也相应采取了牵制战略,联合卫国、蔡国派兵趁虚而入,进攻郑国。这一围郑救宋的战略运用得很成功,郑伯后院失火,只好将大军撤回,宋国得以保全。
宋、卫、蔡三国军队在新郑城外大肆劫掠了一番之后,觉得这样就打道回国很不过瘾,但又不想和郑伯的大军对抗,于是转而进攻郑国周边的小国戴国。
没想到,郑伯的大军如急风骤雨般赶到戴的城下,把宋、卫、蔡三国军队打了个落花流水。以一敌三,竟然获得了全胜,郑国军队的战斗力可见一斑。蔡侯埋怨说,宋公和卫侯骗了他,明明说好只打戴国的,偏偏又要绕到新郑城下去转一圈,去惹那个什么姬寤生,这下鸡飞蛋打了吧!
郑伯救戴有功,为了赏赐自己,便顺手牵羊将戴国给吞并了。
郑伯赚得钵满盆满。
齐、鲁、郑三国同盟的目的是讨伐不朝觐周天子的宋殇公。按理说,该打的也打了,该拿的也拿了,任务完成之后,三国同盟可以解散了。
然而,战争是一件让人容易上瘾的事。三位列强尝到甜头之后,开始变着法子给人家找茬。
郕和许两个小国家不幸被他们盯上,理由很简单:三国同盟奉天子之命讨伐宋国,号召附近各诸侯国参加,郕国和许国居然敢抗命不遵,公然不把天子放在眼里,与不朝觐天子的宋国同罪!
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周天子这张虎皮还是挺能吓唬人了吧。
消息传出去,郕国经不起吓唬,马上表示认错。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三巨头商量了一下,决定给放郕国一马。当然,经过这么一恐吓和一认错,郕国实际上成为了齐国的附庸(郕国紧邻齐国),以后就只能唯齐侯的马首是瞻了。
攻打许国的前夕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按郑国的惯例,发兵打仗这样的大事,事先都要到大庙(祭祀祖先的场所,和我们乡下的祠堂差不多)去举行一个仪式,一方面向祖宗祷告,请求保佑,一方面象征性地将兵权授给司马、大夫等人,谓之“授兵”。如果我没猜错,“授兵”其实也就是阅兵仪式,目的是分配任务和鼓舞斗志。
在这次阅兵仪式上,大夫公孙子都和颖考叔发生了争执,争执的起因是一辆马车。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作者:
东东
编辑:
蔡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