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中共中央东北局召开会议。左起:林彪、高岗、陈云、张闻天、吕正操
陈云是遵义会议的重要当事人之一,由于“遵义会议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举行的,当时没有留下原始记录”,因此,他会后撰写的这份《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为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关头留下了一份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献”。这份文献是1956年由中办从苏联接手进来的,1982年被中央党史部门发现经陈云确认,上面并未提遵义会议选举总书记一事。1982年12月28日,陈云还就遵义会议有关问题写了一份书面《答复》,答复中说:六届五中全会没有设书记处和常委。
近年来,有的研究者对这些文献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研究,提出了一些发人深省的见解和思考。例如,何方对《调查报告》和陈云的《答复》以及《遵义会议文献》的内容提出了几点引人深思的质疑。兹摘引如下:
其一,遵义会议后不到八年就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是专门清算六届四中全会到遵义会议这段历史的。当时主要当事人都健在,而且年富力强,又时隔不久,记忆犹新,留下了大量书面材料,怎么可能连有无书记处和常委都弄不清?
其二,起码从五大算起就一直设有常委,怎么到六届五中全会竟无缘无故地给取消了?既然没有常委,毛泽东又怎么会“进入了党中央政治局的领导核心”?是会后一个多月写的《传达提纲》(即使写于到莫斯科后,也只半年多)可靠,还是事隔四十八年后写的《答复》可靠?
其三,既然没有书记处或常委会,怎么能长期以书记处的名义号令全党并和共产国际联系?六届五中全会后不到一年作出的《遵义会议决议》又怎么会多处提到并不存在的书记处?1937年“十二月会议”改组书记处和增补王明、陈云、康生为书记又从何说起?
其四,《遵义会议文献》选材的标准又是什么?在张闻天任总书记问题上,为什么一概不用许多不同于陈云的说法,如中央关于“六十一人案”的批示、邓小平对张闻天的《悼词》、《彭德怀自述》等?对挑选的人又为什么只摘一方面的说法而不用或删去另方面的说法?如为什么对周恩来多次谈到张闻天担任总书记的话不用(包括文革期间说的“第五任是张闻天,他当了十年总书记”)。
(二)如何看待张闻天1938年在《新华日报》上刊登的“并无所谓总书记”的“声明”?
1938年3月26日,张闻天因广州《救亡日报》记者洛基马的访问记中称他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特别郑重其事地在1938年4月12日的武汉《新华日报》上刊登了《张闻天(洛甫)启事》,声明“中共中央有少数同志组织之书记处,但并无所谓总书记”。
张闻天的这份声明写于1937年十二月政治局会议召开后不久。1937年11月底,王明、陈云、康生由莫斯科回到延安。不久,张闻天主持了十二月政治局会议,在这次会上,按照共产国际可能还有斯大林的临行交代(根据有关资料,斯大林和共产国际更重视毛泽东,一直在宣传毛泽东,却从未宣传过博古、洛甫、甚至王明),改组书记处,增补上述三人为书记,实行集体领导,不再设总书记,但仍由书记之一的张闻天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张闻天具有不争权和不愿多出头的品德,因此,在这样背景下,有人再称他是“总书记”,显然让张闻天本人觉得不合适。这或许就是张闻天之所以刊登这份声明背后的一个重要潜台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