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现代革命思想家瞿秋白小传
2007年10月19日 12:42中国江苏网投票数: 顶一下  【


1920年秋,北京《晨所》社和上海《时事新报》社,为直接采访和报道世界各国大势,决定派出一批驻外记者。1920年11月28日至12月16日,北京《晨报》、上海《时事新报》连续刊登共同启事,公布两报特派员名单。瞿秋白、俞澹庐(即俞颂华)和李续忠(即李宗武),被选聘为派驻俄国的特派员。

“五四”运动既使瞿秋白受到震惊、鼓舞,又使他进一步看到中国社会问题的深重,促使他去思考中国的各种现实问题,去探索中国的出路。“从孔教问题,妇女问题一直到劳动问题,社会改造问题;从文字上的文学问题一直到人生观的哲学问题教在这一时期兴起,萦侥着新时代的中国社会思想。”为了深入、後地探讨这些问题,在俄文专修馆继续学习的同时,瞿秋白便同瞿菊农、郑振铎、耿济之、许地山一道组织筹办《新社会》旬刊。

瞿秋白在《新社会》旬刊上先后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内容涉及到许多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也涉及到哲学问题、思想问题和人生问题。这些文章的政治倾向性也开始明白地显露出来。他强烈反对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对于人民的黑暗反动动统治,认为中国只有“在旧宗教,旧帛度,旧思想的旧社会里杀出一条血路”才是生路。他明确提出要寻找一种能够指导群运动的新的信仰和指导青年正确对待生活的人生观。在《社会运动的牺牲者》一文中,他指出:“我们想改良社会最好是要能做到本改革现社会一切组织的一步。”他认为要进行改革,从文化运动直到社会运动,中间一定要经过的就是一种群运动。要使社会改造获得成功,那就必须把群众运动和社会改革运动结合起来,改革旧制度,打破旧习惯,建立“新的信仰、新的人生观”、用“新的信仰、新的人生观”去创造“新的生活”。他对新村主义、托尔斯泰的泛劳动主义、倍倍尔的社会主义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参加了李在钊倡导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他逐渐否了各种外来思潮中的流派和社会改革方案,倾向于社会主义,赞成倍倍尔的用革命手段从根本上改造旧社会的主张,表达了初步的社会主义的信念。

不久,瞿秋白觉得书本上的求索和友朋间的探计,对社会主义仍如“隔着纱窗看晓雾”,看不真切。他认为,要对社会主义认个清楚,就应当到“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义革命的国家,世界革命的中心点”—俄国去。1920年10月,北京《晨的》和上海《时事新报》派作为特约通讯员,到莫斯科采访。当时俄国战乱未息,缺衣少食,瞿秋白又体弱多病,亲友们劝他不要“自趋绝地”,但他毫不要惜地放弃只差几个月就可拿到的俄专毕业文赁、外交官职务,毅然前往莫期科,踏出了人生重要转折点的关键一步。

   编辑: 唐毓瑨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