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现代革命思想家瞿秋白小传
2007年10月19日 12:42中国江苏网投票数: 顶一下  【

瞿秋白的母亲金璇(1875—1916),字衡玉,江阴西乡大岸村人,喜爱诗词,写得一手好字,颇有旧学根底,是瞿秋白第一个启蒙老师。她与人为善,怜贫悯苦,是中国传统的善良贤淑的女性。

瞿秋白从1904年起就进了私塾读书,次年转入冠英小学。学校校长庄苕甫是清末的举人,但他却具有维新思想,主张废科举,办学堂,学校里除了本地的秀才任教师而外,还聘了一个日本教师来教博物学。瞿秋白自幼体弱多病,但读书非常用功,成绩优异小学尚未毕业,又于1909年春天考入常州府中学堂。学校长屠无博,是从日本留学归来的新式知识分子,并在日本期间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他在学生中间经常进行反清革命思想教育。瞿秋白在屠元博等人的影响下,又由于接触到了劳动人民的空困生活,同时亦因家庭境则的刺激,常与同学们一起议论时政。他还爱看各种书籍,如《老子道德经》、《庄子集释》、《陶渊明集》、《三国演义》、《红楼梦》、太平天国野史》、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谭嗣同的《仁学》、严复翻译的《群学肄言》等等。历史上的英雄好汉,给他留下了“最强烈的印象和记忆”,激起他对清朝统治者的憎恨和反抗精神。有一佼,他在操场上指着自己头上的辫子对张太雷说:“尾巴似的东西,我们非把它剪掉不行!”辛亥革命爆发了,当清王朝被推翻的消息传到常州的时候,他在家首先把象征着种压迫和土封建压迫的辫子剪掉,高兴地提着辫子跑到母亲面前说:“皇帝倒了,辫子剪了。”

然而,彭世凯篡夺了辛革命的胜利果实,建立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常州的待头,依然布满了插着草标待售的究孩子,而瞿秋白自己的家庭也陷入经济困境,伯父世琥这时弃官闲居,将秋白的祖母接到杭州去赡养,就停止了对秋白一家的补贴。瞿秋白家不得不把星聚常的每月租金7元的房屋退赁, 搬到城西庙沿汀瞿氏宗宗居住。在那时,住祠堂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如此,生活金靠典当、借债。瞿秋白曾对羊牧之说:“我们原来天天盼望中山,可是革命胜利了,老百姓生活还是改不了。”接着又用筷敲敲碗说:“老百姓生活还是改不了”。接着又用筷敲敲碗说:“我还有点粥吃, 乡下还不知多少人连粥都吃不上哩。 ”

1912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纪念日,他在瞿氏宗祠侧门上方悬挂一只白灯笼,上面写着“国丧”两字,大胆地向社会表示了自己的不满。1915年冬,因交不起学费,瞿秋白被迫辍学,离开还有一学期就要毕业的常州中学。是农历新春正月初五,刚过40岁的金璇看看要到70岁才还得清的债券,望望团团一桌孩子,最大的秋白不过17岁,最小的阿谷只5岁,想丈夫的懒散, 她夫去了继续生活的勇气,她将两盒磷火柴头和虎骨酒吞下,服毒自尽。从此瞿秋白一家人飘零星散,分别投亲靠友,秋白则到杨氏小学教书。

   编辑: 唐毓瑨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