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改革开放] |
消失的粮票
那时,粮票的弊端有两点:一是平价粮和议价粮价格差异给政府带来负担,二是由于各地粮票不通用,给人才流动和农民进城务工,造成了障碍。
1983年,在深圳特区,这种矛盾开始被政府重视。
深圳经济特区在设立初期,也是推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但随着大量建筑工人和外来人员涌入深圳,粮食定量开始变得不足。外来人口没有深圳的粮票,只好到自由市场购入高价粮。
资料显示,1983年,深圳销售粮食总量为1.1832亿斤,其中从外省调入的牌价粮(平价粮)占60%,剩下40%的议价粮,议价粮总体价格比牌价粮高出40%以上。
当时深圳市领导认为,这种粮食供应上的两个市场、两种价格、购销倒挂、财政补贴,不利于生产、流通,也不利于群众生活。
1984年11月,深圳市委召开会议,研究在深圳市取消粮食凭证定量供应问题。消息传出后,曾有深圳市民认为,“取消粮票?要是有人拼命买粮食怎么办?”
时任深圳市委领导的周溪舞曾向媒体披露了当时的解决办法:叫国营粮食部门多储备一些粮食,取消粮票,提高价格,敞开供应。如果发现周围地区大量抢购,再提高粮价和研究其他对策。
由于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粮票后,预料中的风波并未发生。
此后,由于全国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再加上粮食连年丰收,全国其他地方也逐步取消了粮食定量供应。
在粮票谢幕之前,更早开始销声匿迹的是各类商品票证。此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各类商品开始供应充足,市民手中的票证已经名存实亡,越来越多的票证退出历史舞台。
1984年,北京市停用牛奶供应证。1987年,北京市停用侨汇券。1991年,北京市停用糖票,并于第二年开始停用肉票(猪、牛、羊),蛋票、肥皂票、居民购货证。
在这样的背景下,取消粮票顺应经济发展趋势与时代潮流。
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完成了谢幕演出,转而进入了收藏者的藏册。
1994年,全国各地基本取消粮票,票证时代彻底终结,捆绑在商品身上的枷锁终于打开。
当时,朱光荣已经调任至东城区地坛北里粮店就任经理。他说,在粮票取消时,店里的粮票代存卡上总计还有10余万斤粮票尚未领取。几乎一夜之间,陪伴朱光荣10余年的粮票销声匿迹。
相关新闻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