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美三方合作遣返
东北地区日侨遣返是中国战区日侨俘遣返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上海、天津、青岛、连云港等地日侨俘遣返基本结束后,东北日侨遣返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由于日侨分布在不同的控制区内,东北日侨的遣返比关内更紧迫、更繁重、更复杂。
1945年9月29日,在中美联合参谋长会议致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的备忘录中,最早提到“东北(满洲)日人遣送计划”问题。10月25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召开第一次遣送日俘侨会议,制订了日侨遣送归国计划,原则规定:东北的日本侨民的遣送,当于关内地区日侨俘遣返后进行。
由于大连港在苏军控制之下,苏军又拒绝大连地区以外日本人的遣返,葫芦岛港就成为东北地区百万日侨遣返归国的惟一通道。
1946年,中国方面先后成立了以李修业为处长,刘佩伟、齐云阶、彭克复为副处长(均为少将级)的国民党东北行辕日侨俘管理处,以李敏然(李立三)为处长的东北民主联军遣送日人管理处。其他各市县均设立日侨俘管理所,所长由当地军政主官担任。为保证日侨俘得以顺利遣返,国共美三方共同商定遣侨相关问题,确定以葫芦岛为输送港口。
三方商定,从1946年5月初开始,先输送国民党控制区的日侨,由国民党东北行辕负责组织实施。凡散在东北的日本人,无论是侨民或是战俘,以全部遣送回日为原则。凡有重病未愈者,暂留锦西医院治疗,待最后一次轮船遣送。
共产党控制区的日侨,则由东北民主联军负责集中。从当年8月份开始,在陶赖昭、拉法两地移交国民党当局,再由葫芦岛港口输送。在安东(今丹东)的日侨由民主联军组织,经朝鲜陆路和鸭绿江海运输送。在大连地区的日侨则由苏联负责经大连港输送。
在遣返日侨过程中,当时的美国政府也做了不少工作。美军葫芦岛海军基地司令部,在极短时间内,把凡能集中的日本海轮都调到葫芦岛来接送日侨,同时把他们在太平洋的一小部分运输舰也调了过来,约有30余艘来往运输。每船平均能装运2千人左右,每日平均有7只船只运载出口。在整个过程中,美国为日侨遣返紧急调拨船只120余艘,不仅有日本的轮船,而且还从第六舰队调来大型运输舰,在葫芦岛港与日本佐世保、博多、舞鹤等港之间往返达800余航次。美军还负责上船后日侨的给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