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事件发生后,在毛泽东的提议下,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抓住时机,及时调整对外政策,对对台工作的损失做了大量补救工作。1972年,为了适应对台工作新发展的需要,周恩来亲自做工作下指示,将人民大会堂中一个已被别省使用的较大的厅改为台湾厅,并邀请台湾同胞参加台湾厅的筹建;他对从海外归来的台胞们说:把那个较大的厅改为台湾厅,让台湾同胞用,是很有意义的。在周恩来的积极努力下,从1973年起,中国台湾民主同盟总部恢复工作,这是自“文革”中各民主党派被停止活动后,最早恢复领导工作的民主党派之一。
1975年底,周恩来在病重期间,仍把中联部的负责同志请到床前,询问对台工作情况,嘱托加强联系,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周恩来逝世后,邓颖超根据他生前的遗愿,把骨灰盒放在人民大会堂的台湾厅,以表示他对统一祖国“鞠躬尽瘁、死而未已”的精神。 (三)从发展上看,“一国两制”构想正是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而考虑的
由于主客观各方面的原因,毛泽东、周恩来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没有能够在他们生前得以实现。但历史并没有因此而中断。
周恩来、毛泽东相继逝世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继承先人遗志,完成未竞事业,很快便把台湾问题提到党中央的议事日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在提到台湾问题时,首次没有使用“解放”一词,而代之的是更为贴切的“回归”。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大政方针。同年1月,邓小平在访美期间指出: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同时,他进一步明确:台湾作为一个地方政府当局,它拥有自己的权力,但必须是在一个中国的条件下;所谓保留就是它有自己一定的军队,同外国的贸易、商业关系可以继续,民间交往可以继续,现行的政策、现行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变,资本主义的经济可以不变……这个要求就是一条,一个中国,不是两个中国。邓小平的这段讲话,可以说是第二代领导集体对台工作新的指导方针,它既是对毛泽东、周恩来提出概括的“一纲四目”的发展和创新,也是第一次比较明确地勾画了统一后台湾社会的大体轮廓,初步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思想。随着“一国两制”构想的逐步完善,中央提出了对台工作的“九条方针”。1984年2月,在中英谈判取得明显成果时,邓小平对外郑重宣布:把“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运用于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通过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努力,《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和《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