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历史 > 历史纪事 > 正文 |
|
相关标签 | [邓小平] |
邓小平的这段名言后来曾被一些人曲解。他们认为每推动一项新的改革措施都要先问姓“社”还是姓“资”。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是一个整体概念,邓小平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各种办法,包括利用那些在资本主义社会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地增强和壮大中国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经过上海视察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时,曾指着一台从国外进口的设备,幽默地问陪同人员:你说这台设备姓“资”还是姓“社”?并自己回答:这台设备原来姓“资”,因为是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现在姓“社”,因为在为社会主义服务。这对凡事必先问姓“社”姓“资”,不能不说是一个恰如其分的讽刺。
邓小平然后又说:“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穆加贝频频点头,但邓小平马上接着说:“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现在这两种所有制占整个经济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同时,我们也发展一点个体经济,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我们也欢迎中外合资合作,甚至欢迎外国独资到中国办工厂。”
邓小平强调:“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与传统的苏联政治经济学不同,邓小平大大拓宽了公有制的内涵。如农村解散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包产到户,这是一种新形式的集体所有制。
“外国的经验绝对不能照搬”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话题还在继续。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接着说,“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邓小平曾于1926年抵达莫斯科学习,在苏联整整呆了一年。虽然列宁已经去世,但1926年还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后期,邓小平在苏联期间可能亲身体验到了新经济政策的务实一面,体会到了社会主义没有必要完全抗拒资本主义中有益的东西,而是要把资本主义中一切有益的东西都拿来发展社会主义。
邓小平这段时间内在苏联学到的马克思主义,似乎比较接近马克思的本意,不像后来从莫斯科留学回来的、言必称斯大林的王明。我后来至少两次听邓小平对外宾讲过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显示了他对苏联整个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这段历史情有独钟,反映了邓小平本人的基本价值取向。邓小平多次说过,这以后,“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的就是后来取新经济政策而代之的斯大林计划经济模式。
编辑: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