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朝鲜人民军军服的毛岸英
今年78岁的杨大群曾在朝鲜战场做战地记者,最开始负责志愿军总部高射炮连的报道工作,正是这个机会让他与毛岸英结下了不解之缘。回国后,杨大群曾任沈阳空军创作组组长。2004年,他还被评为沈阳特色藏书家之一。昨日,在老人摆满书籍的“半斗斋”里,他讲起了毛岸英当年的故事。
当时,杨大群并不知道司令部里这位姓“刘”的秘书就是毛岸英,只知道这个秘书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他不仅是在排雷时显出精湛的技术,更精通俄语、英语,坚持翻译资料和收听外电广播,以及时获悉敌军的部署情况和动态。这位“刘”秘书平易近人、头脑灵活,曾冲进火海中救出朝鲜老大娘,也曾对他说,“如果被击中了,死的时候也要站着倒下,死出个人样来。”
1950年11月25日上午,美空军轰炸机突然飞临志愿军司令部上空,投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毛岸英壮烈牺牲。1953年,志愿军司令部要把“刘”秘书的坟挪到桧仓志愿军烈士陵园,但是有一个朝鲜老大娘不让挪,说坟里埋的是她儿子。一位志愿军首长不得不说,这里掩埋的是毛泽东的儿子。“那时我才知道,‘刘’秘书是毛岸英。”
印象一:这个“刘”秘书曾是坦克连长
“他看上去有点大大咧咧的,有些散漫的样子。”这是毛岸英给杨大群留下的第一印象。杨大群当时的稿件都要送到志愿军司令部,再由那里派人送回国内。那天送稿子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大个子。大个子当时披着一件军大衣,一个胳肢窝夹着一个竹壳暖瓶,看到了杨大群后打招呼说,“你不矮啊。”杨大群看了看他,“你也不矮啊。”两个人都是1.8米左右的个子。“哪儿疙瘩人呢?”大个子学着东北话问杨大群,两人就聊了起来。大个子说自己姓刘,是司令部的秘书。“当时也没注意他和毛主席长得像不像,谁能想到主席能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朝鲜战场啊。”杨大群说,当时司令部的秘书姓什么他都知道,但唯独这个“刘”秘书,司令部里的人只喊他秘书。
过了几天,杨大群又遇到了“刘”秘书。“那时觉得这个秘书太不客气了。”“刘”秘书拦住杨大群指责他不应该每次上来都走北坡,那样太危险。杨大群就说,敌人在南边,走北坡才不容易被敌机炸到。“刘”秘书当时乐了,马上就告诉杨大群,说敌人虽然在南边,但是南坡我们的防空火力也很强,所以敌机选择轰炸多是迂回到北坡开始朝南轰炸。那样就算是飞机被我军击落,也许飞行员还能掉回敌人自己的阵地上。从南朝北轰炸的话,那被击中基本就是有去无回了。杨大群当时就觉得这个秘书不简单。几次交往之后,他才知道这个“刘”秘书参加过苏德战争,而且作为坦克连长一直打到了柏林。
有一天,杨大群在写黑板报,赞扬战士们把高射炮抬到山顶,缩短射程,打掉了B29美国重型轰炸机的创举。“刘”秘书正巧到部队来,见了黑板报,就对杨大群说,该写篇通讯,上《志愿军报》。杨大群于是将之写了篇报告文学,这就是后来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打击空中强盗》。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