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互称“同志”曲折多 论战30年仍不忘称同志
2007年01月31日 10:56世界新闻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同志] [中苏关系]

打破常规的国庆贺电

建立外交关系国家的领导人,互祝对方的国庆节,是国际上惯常的外交礼节。当年,中苏两国每年互致国庆贺电怎么称呼对方,成为令人关注的话题。

1963年9月,苏联方面采取了一项违反常规的举动:对中国国庆的贺电,由原来领导人对领导人祝贺改变为以苏联党和国家机关向中国党和国家机关祝贺。苏方此举大概是为了避开称呼“同志”的不便,以及表示对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的不满。跟随苏联这样做的还有蒙古、捷克斯洛伐克两国。

按照国际惯例,收到贺电后,收电方应复电表示感谢。周恩来总理看到苏联的贺电后,批示:“复电照来电不署人名”,“在我方贺十月革命节的电报中再署人名”。于是,1963年10月,中国方面在答谢苏联祝贺的复电中,照苏联的样子,也是以机关对机关。很快,11月7日就到了苏联十月革命节,轮到中方给苏联发贺电了。当然,外交部礼宾司严格按照总理批示办了。同年年底,中方给苏联领导人发新年贺电,仍沿用过去的习惯做法,仍称名、称同志。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下台,当年苏联十月革命节时,中方给新上台的苏联领导人勃烈日涅夫、柯西金发国庆贺电,不仅称名和同志,贺电用词也热情了许多。但苏方是换汤不换药,中方改善中苏关系的愿望落空了。此后,中苏双方就以机关对机关这种尴尬的方式互相祝贺对方的国庆节。尽管如此,在苏联解体前,两国外交人员一直坚持“同志”的称呼。

<<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