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互称“同志”曲折多 论战30年仍不忘称同志
2007年01月31日 10:56世界新闻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同志] [中苏关系]

建国初期互称三个月“先生”

尽管新中国成立前长时间内,中苏两党领导人早已互相称对方为“同志”,然而新中国成立初期,却出现了一种现象:在中苏两国来往的正式文件中互相称呼“先生”。

首先,中国方面对苏联发出的第一份外交文书中首次出现了“先生”的称呼,即1949年10月1日,周恩来外长致苏联驻北平总领事齐赫文斯基的信。1949年10月2日,苏联就通过其广播电台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0月3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什维尔尼克签发致毛泽东主席国书,任命罗申为苏联首任驻新中国大使。在该国书中,苏方首次对新中国领导人使用“先生”称呼。

接着,新中国对苏方领导人称呼“先生”的第二件外交文书出现了,那是新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的国书。国书中不仅称先生,还加上“阁下”。国书于1949年10月20日签发,这是新中国对外签发的第一份国书。在苏联方面,另一些称呼中方领导人为“先生”的显著例证,出现在1949年末毛主席首次访问苏联时。那次访问期间,尽管毛泽东和斯大林在口头上互相称呼对方为“同志”,但苏联媒体在报道时,却称毛泽东为“先生”。

为什么新中国成立以后,双方在称呼对方时却都谨慎起来了。我对这种矛盾现象的理解是,虽然按照党的关系,应称“同志”,可是这是国家关系。新的共和国刚刚成立,在对外交往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认为宁可保守一点比较稳妥。再说,中国传统的影响,即对有地位、有文化的人士应当称其“先生”,以示尊重。

从苏联方面来说,中共掌握政权以后,毛泽东带领中国是走向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当时斯大林心中并无绝对把握,不敢贸然行事。中苏两国领导人在口头上互称“同志”,而在书面上又称“先生”,只是发生在1949年的最后三个月中。此后,双方很快都做出了调整,不论在两党之间,还是在国家关系中,不论在口头上还是书面中,都将“同志”作为惟一普遍使用的称呼了,一直维持到苏联解体。当然,除了“同志”之外,新中国成立前后几年中,中国人还称苏联为“老大哥”。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