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卫兵大串联——儿戏般结束(图)
2007年01月29日 11:27新闻午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文革] [红卫兵]


故宫被改成“血泪宫”

8月18日毛主席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于是全国都成立红卫兵了。上海成立的官方承认的叫做“上海市红卫兵”,后来又陆续出现“红卫兵革命委员会(红革会)”、“红卫兵第三司令部(红三司)”,几方打成一团。

那个炎热的夏天,是一段痛苦的日子。我们反复学习研究《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的社论文章,琢磨党中央毛主席的战略意图,思索怎么做才是革命行动。那时候,学校已经是无政府状态,国家也宽容着无政府的状态。全国大串联开始了,这是匪夷所思的免费大旅游,坐车住宿吃饭全部不要钱,还可以随手写张借条就向接待站借零花钱。当时学生的普遍觉悟是现今无法想象的,我后来出去串联,从没向接待站借过钱,和我同行的同学也没人借过钱,在各地的接待站,也很少看到有人去借零花钱。

留在学校里的人已经不多,我们还在苦苦求索。最后,我和几位同学决定,到校党支部书记蔡多瑞老师家乡去调查,他要是真的有如大字报所说的历史问题,我们就反戈一击,揭竿而起。即使玩,也满含革命意味我们开始南下的旅行。首站到杭州。我们居然没有去西湖,真是死心眼地革命啊,几天都在浙大的校园里转来转去看大字报;然后继续南下福州。

那条线路红卫兵很少,列车不像去北京的那样挤得像沙丁鱼罐头。我们一人一个座位,在浙南闽北的青山绿水间穿行。我第一次离家远行,第一次见到大山、深谷、森林,见到清澈见底的闽江,内心抒发着“江山如此多娇”的豪情。在福州几乎没有停留,就直接去了蔡老师的家乡,是泉州附近的一个地方。那里是有名的侨乡,房屋都用石头砌成,属于比较富裕的乡村。抗战期间此地活跃着抗日游击队,蔡老师的“历史问题”,就发生在那段历史时期。

1966年10月,“文化大革命”还没有深入到农村,这个小山村从来没有来过红卫兵,农民们完全弄不明白我们想要弄明白的问题;我们又几乎听不懂天书一样的福建方言,比划来比划去我们最终只好选择放弃。千里迢迢的革命行动,儿戏一样地结束了。我们茫然不知所措。这时候我们忽然觉得,应该玩一玩了。既然没有任务了,为什么不玩一玩呢?中午坐长途汽车到达这个闽东小站时,我们已经办好了下午去厦门的车票。当然都是免费的。可是下午我们去上车时,小站的站长拦住我们,说经请示,因厦门是海防前线,不接待串联的红卫兵,要给我们改换去福州的车票。我们辩说这里离厦门很近,而离福州很远,按合理的路线,是应该从厦门转道鹰厦铁路去南昌。站长说我是根据上级的指示,我也没办法。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