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香港禁婢运动:反对者称婢女很安乐
2007年01月19日 09:42搜狐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香港]

自1842年英国强占香港后,殖民者除在香港推行一系列殖民统治政策外,还大兴买卖华人奴婢之风。据不完全统计,到20世纪20年代初,香港的婢女约有近2万人,且大多为十四五岁的少女。这些如同女奴的华人婢女生活在社会最低层,劳动时间长,生活待遇低,更无人身自由,主人可随意打骂买卖,甚至玩弄作乐。她们当中不少人被折磨致死,有的被逼寻短见,或被卖为娼,年老体弱者只好流浪街头乞讨,处境极为悲惨。婢女制度的存在,成为香港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香港各界进步华人的极大关注,于是他们掀起一场“反蓄婢运动”,亦称“废婢运动”和“禁婢运动”。

1921年7月22日,香港定例局的华人议员刘铸伯、何泽生首先发出通告,邀请各界人士集会商议研究婢制问题。7月30日下午,香港历史上第一次研究婢制问题的大会在香港太平戏院召开,出席大会的各界人士有300多人。会上,由于各自利益和立场不同,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主张废除婢女制,还婢女以自由;另一种则认为婢女在富人之家极为“安乐”,不同于奴隶,并以婢女数量多,难以安置为由,反对废除蓄婢。双方各持己见,争论相当激烈。会后,持两种不同意见者分别建立相应的组织,即主张禁婢的“反对蓄婢会”和反对禁婢的“防范虐婢会”,各自加紧活动。

1921年8月8日,“反对蓄婢会”召开了第一次反对蓄婢筹备会,通过了成立“反对蓄婢会”决议及《反对蓄婢会简章》,并申明:“本会以维持人道、废除婢制,使婢主得觉悟、婢女得解放为宗旨。”同时通过了《反对蓄婢会宣言书》。《宣言书》回顾了香港婢女问题的由来,揭露了蓄婢的种种流弊,指出:第一,蓄婢有伤人道;第二,败坏道德、丧失品行;第三,有伤风化,扰乱社会治安。因此,婢制必须革除,养婢恶习尤当禁止。《宣言书》还提出了今后开展禁婢运动的根本办法:一、要设法鼓吹,大力宣传,制造舆论,使社会各界明白蓄婢的危害性;二、要求政府立例注册,取消契约,使婢女获得人身自由;三、设立监护人,由政府委任加以监督;四、创办教养院等公益场所,收留无依归之婢女。会后,“反对蓄婢会”的全体会员分赴各地进行宣传鼓动工作,广泛发展会员,筹集活动经费等。到1922年2月,会员已经发展到1360余人。

在香港开展禁婢运动的同时,孙中山领导的广东军政府也积极开展禁婢运动,并通过了禁婢决议案。1922年2月24日,大总统孙中山发布了严禁蓄婢令,这对于香港的反蓄婢运动是很大的鼓舞和支持。尔后,内地和海外华侨也都先后开展了禁婢活动,有力地推动了香港禁婢运动的深入开展。

1922年1月至3月,香港海员6000余人为反抗英国资本家的压迫剥削,要求增加工资,在中华海员工业联合会负责人苏兆征、林伟民的领导下,举行了大罢工。港英当局封闭海员工会,激起了工人们的更大愤慨,斗争发展为香港工人总同盟罢工,参加者达10万多人。香港工人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广东军政府和全国各地工人的声援下,坚持斗争达56天之久,迫使港英当局让步,以胜利宣告结束。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