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平定准噶尔”碑:这是中苏划界的铁证
2007年01月09日 13:46文新传媒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周恩来]

很少有人具有像他那样的领导魅力和领导艺术

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每个家庭最操心的莫过于粮食。当时,全国有好些省灾情非常严重,饥荒到处横行,已经吞噬了许多人的生命。到1960年,这种悲剧没有一点收敛的迹象,而且还有继续发展之势。作为全国几亿人总当家的周总理,思想是如何沉重,心情是如何焦急,那是可想而知的。我们听说总理和主席一样,几个月不吃肉,饭吃得很少,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年四五月间,我随尚奎到北京开会,就感到总理心事重重,眉宇间深藏着一种忧郁之色。星期天休息,我们打算去看看朋友,忽然接到通知,说总理想和华东的几位书记个别地谈一些问题,希望不要出去。但是,这两年我们的困难很大。1958年,许多地方顾了炼钢铁而误了农业,结果或者是增产而减收,不少稻子烂在田里;或者是晚稻缺乏管理而歉收。1959年大灾,江西也未能幸免,1960年的情况又不大好。灾情严重的地方,已经出现大批浮肿病,个别县还出现了饿死人的问题。虽然我们及时发现了,采取了有力措施,防止进一步恶化,但我们一点也不敢大意。“要是今年又歉收,明年再遭灾怎么办?要准备最坏的事情发生。”尚奎说。

“你的想法很对,尚奎同志。”总理叹口气说,“老天不听我们的,有人又趁火打劫,又是逼债,又是切断援助。是的,要准备应付最坏的局面。”

“所以在中央调走10亿斤粮食之后,我们又重新调整了用粮计划,压缩了群众的粮食定量,”尚奎接着说,“富裕的地方,还可以勉强吃饱;困难的地方,那就要靠‘瓜菜代’了。这次来京开会之前,我到临川县一些公社看了一下,公共食堂煮的‘饭’,基本上是红薯叶子呀……”

尚奎的声音哽咽了。农民吃不饱饭,他感到不安、有愧,不管这场饥饿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也不管谁该负主要责任。

“在山东,红薯叶子都吃不上哟!”总理很难过地说,“问题是并不止一个山东。”

“江西应该比山东那些地方好,它历来就是个出粮食的地方。”尚奎说,“也正因为如此,江西用粮也一直比较宽裕。农民喂猪、养鸡都习惯用粮食。可现在,人都不够吃了。”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