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产品。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实习生 李芷依
“如果没有湖北强大的工业体系和医疗体系支持,我们的脑机接口产业不会发展得这么快,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以说,强大的工业+医疗体系,造就了脑机接口的湖北领先。”
4月2日,武汉衷华脑机融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衷华脑机)对外合作总监郑瀚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
两天前,湖北率先为脑机接口医疗服务定价,明确3个项目收费标准。这也标志着脑机接口这项长期处于科研和实验室语境中的技术,正在正式步入临床、迈向产业化的起跑线上。
三款产品。
据了解,作为湖北脑机接口医疗服务定价的参与单位,衷华脑机自注册成立以来,持续推动脑机接口技术的创新发展。
完成1000多例临床前动物实验
半植入式产品。
4月2日上午,在衷华脑机研发中心,研发人员正在开会讨论产品中的技术参数。
郑瀚说,这类技术研讨已成为研发工作的常态化环节。
脑机接口是一种能够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连接的技术,可以实现人与外部设备的信息交互。这一技术不仅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还在认知增强、虚拟现实交互等领域展现巨大潜力。
衷华脑机于2021年注册成立,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芯片设计、微针、植入系统、算法等全套医工结合产品的企业。目前,该公司有研发人员100多名,组建了从底层MEMS(微机电系统)工艺设备、CMOS(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临床医学到脑机接口系统总体的完整科研生产体系。
“医保定价只是打通脑机接口临床转化路径的第一道关卡,后面还有很多关要闯。”郑瀚介绍,衷华脑机65000通道双向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是脑科学研究的“金刚钻”。为了研发该系统,企业每年投入数亿元经费,百余名研发人员24小时待命,365天如一日开展研发工作。4年多时间里,研发团队持续攻坚克难,推进电极制备、信号采集芯片、解码算法、动物实验等协同优化,让脑机接口向“医院可用”快速过渡。
一项前沿技术能否落地,关键不在于“能不能做”,而在于“能不能广泛做”。
介入式产品。
据了解,为了推动脑机接口的临床应用,衷华脑机同国内十多所知名三甲医院达成战略合作,已拟定数十项科研项目。其中,地处湖北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等,都与衷华脑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郑瀚说,截至目前,衷华脑机已完成了1000多例动物实验,其中有近百例非人灵长类动物,为脑机接口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大量数据。
全力推进实验进度 早日投入临床应用
植入式产品。
在衷华脑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两款脑机接口产品,分别为高通量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HIM60000系列、柔性硬膜外脑机接口系统——FIB2000系列。工作人员介绍,这两款产品一款为植入式,一款为半植入式,都需要通过手术植入。
脑机接口医疗服务定价公布了,何时能够投入临床应用?这是老百姓最关注的事情。
对此,郑瀚表示,为早日投入到临床应用惠及广大患者,衷华脑机团队正在全力推进实验进度。
据了解,脑机接口的落地应用,一直受限于技术稳定性、信号解析难度以及伦理监管等多重障碍,而且,脑机接口也不是一个“单点产品”,而是一条从硬件到服务、从信号解码到康复方案的复合型产业链。目前,在脑机接口领域,国内已有若干科研单位和企业进入实质阶段。以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为代表的高校团队已建立较为完善的脑机接口研发平台;脑虎科技、博睿康、NeuroX、国科环宇等初创企业也在核心器件、脑机训练系统上取得进展。
相比之下,衷华脑机已打通从技术验证到规模落地的全链条。郑瀚说,这得益于湖北强大的工业体系和医疗体系的支撑。湖北率先为脑机接口医疗服务定价,无疑是对整个产业的一次强信号释放。接下来,衷华脑机将在产品研发、应用落地等方面加快速度,保持领先的态势,更早更好地让患者受益。
“随着脑机接口的临床应用,帕金森病、癫痫、截瘫、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都有可能逐步被人类攻克。”郑瀚说。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