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银弹胜过真炮弹:雷声大雨点小的中原大战


来源:冷炮历史

1927年结束的第二次北伐战争,被基于建立军功的蒋介石称为光荣之战。但战争的成果却并不完美。在东北、西北、山西和岭南等地区,还有大批地方军阀不买南京政府的帐。这种军阀割据的情况,最后酿成了一场动用百万大军、持续长达六个月的中原大战。

但双方动用无数的枪炮弹药,都无法分出胜负。最后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诱人的银弹。

反蒋同盟

1929-1930年 无疑是一个多事之秋


中原大战的直接导火索是1929年的军队编遣会议。造在第二次北伐战争,各派军阀和蒋自己的中央军都在疯狂扩军。到战争结束,全国的总兵力已经超过220万人,是苦难的中国财政所无非接受的。

为了供养军队,包括南京政府在内的各地军阀,都千方百计的搜刮民财。导致大批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或者干脆找地方占山为王。所以,蒋介石与各路军阀首脑协商,决定将全国军队大幅裁减到80万人。将军费开支缩减到原先的4成左右。

北伐战争后 各军阀的部队数量已经严重超过了应有的饱和度


但蒋介石制定的具体裁军方案,基本上是在拼命削弱地方军队实力,巩固自己的兵力优势。这种做法当然会引起了各方的普遍不满。感受到蒋介石咄咄逼人攻势,山西的阎锡山、西北的冯玉祥和广西的李宗仁等地方实权派人物开始互相靠拢。一个遍及全国的反蒋同盟便悄然浮出水面。

1929年3月,广西的桂系首先打出反蒋旗帜。但因为准备不足,这场蒋桂战争只持续了一个月,就以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胜利而告终。桂系只能通电全国,宣布自己下野。到了5月,冯玉祥的西北军又和中央军交战。结果冯麾下的主力韩复榘、石友三都宣布拥护南京中央。冯也不得不下野流亡。

桂系的李宗仁首先跳出来挑战蒋的权威


此时,蒋介石和各路地方军阀的矛盾已经无可调和。11月,李宗仁与一直不爽南京政府的汪精卫联合,通电反蒋。随后又和张发奎、唐生智等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在北平组建新政府,以对抗南京的中央政府。

地方军阀中实力保存最好的是晋系阎锡山。他和蒋介石在1930年初互相通电指责,史称“电报战”。这种口水战自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却能使事态更加恶化。反蒋联盟也趁电报战之机,四处联络地方将领,积极准备和蒋介石摊牌。蒋介石也在暗中调动军队,准备物资,防备反蒋联盟的突然发难。

阎锡山与蒋介石打了几个月的嘴炮


3月15日,一共有57名地方将领派出代表齐聚山西太原,声讨蒋介石的罪行,并推举阎锡山担任“中华民国海陆空军总司令”。同时选出了张学良、李宗仁和冯玉祥为阎锡山的“副手”。

这被看作是反蒋联盟对南京政府的公开宣战。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战,因战场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也被后人称为中原大战。

对蒋非常嫉妒的汪精卫 也在这个时候支持反蒋


声势浩大

冯玉祥与阎锡山联手 对蒋形成夹击之势


中原大战可以说是一次反蒋势力的总动员。作为三大主力的西北军、晋系和桂系,全都主力尽出,总计投入了80余万人的兵力。蒋介石则调动50余万中央军,分路迎敌。

此次空前规模的内战,反蒋联盟的主力是西北军阀和晋系军阀,最主要的战斗也是围绕两军和蒋军主力展开。双方在长达上千公里的战线上全面交火,并因为水平相差不多而形成了反反复复的拉锯场面。

双方以中原地区为主要战场


蒋军虽然在兵力上不占优势,但黄埔系将领比起军阀更为团结。中央军的武器较为精良,财政状况也要好得多。

坐镇潼关的冯玉祥,倾西北军26万人主力。自河南沿陇海、平汉两条铁路进攻徐州和武汉。这也是反蒋联盟的主攻方向。阎锡山指挥晋军主力沿津浦铁路,从河北南下进攻山东。想在占领鲁西之后,和西北军在徐州会师。再次投向冯玉祥的石友三,率领所部配合晋军进攻鲁西地区。西北军樊钟秀部为侧翼救援。在南方,由桂系主力编成第一方面军,从广西进攻湖南,配合主力军在北方的攻势。

在潼关集结的冯玉祥西北军


除此之外,反蒋联盟联又发电报邀请国内其余军阀参战。预备以东北军张学良部为第五方面军,湖南何健为第六方面军,四川刘文辉为第七方面军。一时之间,颇有全国一致讨伐蒋光头的声势。

但蒋介石的德国军事顾问魏采尔中将认为,反蒋联盟声势虽大,却只是一个草草建立的不稳固的联盟。东北、四川和湖南在接获电报后按兵不动,坐望成败。

铁了心要与蒋介石干到底的冯玉祥


李宗仁率领的桂系主力进入湖南,又势必引起湖南军阀奋起自卫,削弱其攻势。冯玉祥的西北军是反蒋意志最坚决、战斗最顽强的军队。宜以守为主,相机转入反攻。至于阎锡山的部队,虽然装备较好,但只要一出山西作战就表现不佳。

于是,蒋介石决定以驻扎在山东的原西北军韩复榘部防御晋军,以刘峙率领中央军主力迎战津浦线的西北军主力,并在河南漯河编成第三军团保护主力的侧翼。

正在调往前线的蒋介石中央军


疯狂的拉锯

亲临前线坐镇指挥的蒋介石


为了夺得先机,蒋军趁反蒋联盟军尚未完全部署到位,就发动了攻势。刘峙率领的中央军主力以第一师为先导,向西北军防线猛攻,攻陷了战略重镇归德。

初战告捷让蒋介石十分兴奋,亲自赶赴归德,指挥前线各军向兰封进攻。西北军丢失归德后火速调集兵力展开反击,以擅长防守的晋军正面阻截蒋军攻击,又以刘春荣、石友三、庞炳勋部从侧面威胁蒋军。另以虎将孙良诚和吉鸿昌所部,去对付中央军最精锐的陈诚所部。

西北军的骑兵部队


当时的西北军,拥有军阀中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骑兵部队。这些发起攻击后骑兵在战场上四处穿插,对不擅长火力组织的中央军造成了很大威胁。甚至有一支骑兵突进到归德机场,烧毁了12架军用飞机,差一点俘虏正在附近火车站坐镇指挥的蒋介石本人。在西北军优势兵力猛攻下,蒋军不得不全线后撤,到定陶、民权一线去重新组织防御。

李宗仁指挥下的桂军进入湖南,夺取了永州、衡州,攻陷湖南省会长沙。这又吸引了河南方向蒋军的注意力。冯玉祥趁机命令河南方面的西北军大举进攻,将漯河方向的中央军第三军团击退。

前线机场的南京中央空军飞机


与此同时,阎锡山的晋军大举南下。负责抵御的韩复榘为保存实力,不愿打硬仗,便将部队逐次从前线撤退。晋军先攻占德州,继而攻占济南。从侧翼逼近中央军主力。

蒋军站稳脚跟之后,又组织精锐部队三万多人向开封方面反攻。冯玉祥命当面西北军诱敌深入,其余各部包抄蒋军后路,企图将这一路反攻大军包围歼灭。蒋军察觉到西北军的动向后,慌忙后撤。西北军趁势追击,重创了殿后的张治中师。

为了全力进攻 西北军还拉出了装甲列车


此时,蒋军的战线已经全面动摇,南京政府也到了最危险的时刻。然而西北军的自己同样是强弩之末。他们财政困难,经过数次大战,粮食和弹药都即将耗尽。

原本反蒋联盟的决议是西北军负责前线战斗,财政较为宽松的晋军负责提供后勤补给。但阎锡山显然在执行决议的时候动了心思。随着西北军节节胜利,晋军补给给盟友的弹药军械越来越少,甚至到了完全漠视盟友求援的地步。两军协同作战时,晋军重炮弹药充裕,士兵还有军用罐头吃。西北军则只能数着子弹打,连咸菜也吃不上。前线的西北军将士就因此无不大骂阎锡山混蛋。

阎锡山拥有当时关内最好的炮兵


蒋军则在一度受挫后,又重新组织起反攻。在南线,滇军宣布支持中央并进袭桂系军队后方,迫使李宗仁不得不从长沙撤退。在山东,蒋军集中3个军的兵力反击。并以海军运输部队在青岛登陆,向晋军展开反击。晋军慌忙向津浦一线的西北军求救。

为了援救晋军,冯玉祥命令西北军大举进攻已经构筑好坚固工事的蒋军阵地。连续7天激战,西北军夺回归德,但未能形成战略突破,耗尽了最后的锐气。晋军得不到西北军救援,也被迫撤出山东。蒋军一边虽然将敌人击退,但也已经元气大伤。双方虽然在各条战线上持续交战,总体上已经陷入战略僵持。

由于缺乏步兵火力 西北军组织起了风格诡异的手枪队


银弹攻势

在前线视察部队期间的蒋介石


在局面最危急的时候,有人向蒋介石建议和谈。蒋介石勃然大怒:只要有人还爱钱和官职,就有办法!

原来冯玉祥在西北一直作风独断。他手下将领表面极为忠顺,实则多有不满。在反蒋大业眼看无望之际,所有人都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蒋介石暗中派出的密使和西北军将领接触,竭力劝说他们反冯投蒋。

法币改革之前 民国依然坚持使用银本位制


蒋更在意的还是张学良。这位坐拥30万大军的东北王,在战争爆发后自称中立。反蒋联盟和南京政府都竭力对其加以拉拢。其中反蒋联盟因财力困乏,内部意见又不统一,对张学良无法承诺优厚条件。

蒋介石的密使吴铁成却带来了一份让张学良无法拒绝的礼单:只要东北军出兵关内,中央即拨付军费500万元。另外借给东北建设公债1000万元。最后承诺只要少帅出兵,胜利之后再将华北五省归张管理。

冯玉祥表面为人宽厚 实际上对下属态度很差


张学良于是决定协助蒋军。他在1930年9月18日,命令东北边防军第1军和第2军进入山海关,并通电支持南京政府。驻守华北的晋军在绝对优势的东北军面前,只能和平移交了大部分城市和防区。河北方面晋军主力腹背受敌,只能仓皇撤回山西。

得知东北军入关的消息,西北军也草草撤向黄河以北。在撤退过程中,西北军中的庞炳勋、吉鸿昌和梁冠英等纷纷通电反冯投蒋,使总撤退变成了一场大溃败。10月5日,败局已定的反蒋联盟向南京发电,接受蒋介石的和平提议。

晋军一离开山西老家 战斗力就急转直下


最后以阎锡山、冯玉祥都宣布下野。南京政府顺势对他们进行了大赦,中原大战以蒋介石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漫长的中原大战,让双方伤亡30余万人。中原的经济和民生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直接为后来历次饥荒埋下了隐患。

中原大战的胜利 并不能改变蒋的处境


蒋介石成功粉碎了最有实力的反对派,将各地军阀私设的厘金关卡撤除。全国的税收财政至此归于南京掌握。但蒋介石也没有能力做到决定性的大胜,还只能保留各地军阀继续存在下去。这在后来的对日战争中,让蒋的中央军屡屡感觉到阳奉阴违。

张学良几乎不费一枪一弹就夺取了华北五省,可以说是中原大战最大赢家。胜利后他意气风发,决心与蒋介石争夺天下之主的地位。于是便将东北军中最精锐的十五个旅陆,续调往关内,部署在战略要地。在关外却只留下了20多万老弱残兵。

前一年被苏军教做人的东北军 突然成为最大赢家


整整一年之后,看破了东北军虚实的关东军果断出手,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的根据地丧失殆尽,从此和留在关内的军队一起成为了丧家之犬。(完)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泡泡直播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泡泡直播

X 泡泡直播

泡泡直播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