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共和国“两弹一星”元勋当中南方人多还是北方人多?


来源:党史博览

如果以南北方来看,差异就比较明显了:在南方(淮河以南的)长大的有16人,北方为7人。如果以东部和西部对比,则来自沿海省份的有14人,来自中部省份的有7人,西部的仅有来自昆明的王希季和重庆的周光召2人。其比例为14∶7∶2。

从21位元勋所获的学位看,16人获得博士学位,2人获得硕士学位。在西方国家留学而未获得学位者仅陈芳允1人。这是因为陈芳允到英国后,直接进入了COSSOR无线电厂研究室,没有在大学注册读书。另外,建国后到苏联留学的周光召没有获得学位,是因为他在学习期间被调回国内参加原子弹的研制的缘故。这些共和国的开国科学功臣,在完成学业之际,都在各自的学科领域达到了高水平,为今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从“两弹一星”元勋们的留学或在国外居留时间来考察,21位有留学经历的元勋们平均在国外时间为7年,其中时间最久的是钱学森,1935年出国,1955年归国,在美国整整20年。其次是郭永怀,在国外生活了17年。还有钱三强、陈能宽、姚桐斌,都在国外生活了10年以上。由此看来,在国外居留时间的长短,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归国信念。

另外,“两弹一星”元勋们的外语水平普遍较高。除了较长的国外留学经历外,他们中的一些人在中学和大学读书时,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比如程开甲在中学时就获得全校英文背诵的第一名,直到84岁时,他还能大段背诵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精彩片段。

三、“两弹一星”元勋的成长地域和姓氏分布

如果考察这些元勋们青少年成长时期所在的省份,所得情况分别是:上海最多,有杨嘉墀、姚桐斌、钱学森、屠守锷、王淦昌5人。浙江4人,分别是吴自良、陈芳允、赵九章、程开甲。北京3人:王大珩、邓稼先、钱三强。安徽2人:任新民、黄纬禄。余下的是:天津1人:于敏。云南1人:王希季。湖北1人:朱光亚。辽宁1人:孙家栋。湖南1人:陈能宽。四川1人:周光召。山东1人:郭永怀。江苏1人:钱骥。吉林1人:彭桓武。

如果以南北方来看,差异就比较明显了:在南方(淮河以南的)长大的有16人,北方为7人。如果以东部和西部对比,则来自沿海省份的有14人,来自中部省份的有7人,西部的仅有来自昆明的王希季和重庆的周光召2人。其比例为14∶7∶2。

再作进一步分析,可见23位元勋中仅出自苏南浙北和长江三角洲地域的就有10人,如果算上长江三角洲接近地安徽南部和中部地区的邓稼先等3人,则为13人。这充分说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和科技人员众多有着明显的内在联系。

23位元勋共有18个姓氏,其中只有3个姓出现率在两次以上,即:王姓3人,钱姓3人,陈姓2人,其余姓氏者均各占1个。

考虑到王、陈两姓在汉族中占有较大比例,而钱姓出现3人次应该说是一个高比例。周恩来曾注意到了钱姓科学家在“两弹一星”队伍中的比例。1965年夏天,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负责人之一钱骥携带卫星方案到中南海国务院办公室向周恩来汇报。这时,周恩来手拿一份汇报人员名单,亲切地问来到面前的科学家们,你是哪里人?哪个大学毕业?当他得知钱骥的姓氏时,风趣地说,我们的卫星总体设计师也姓钱啊,我们搞尖端科学的,原子弹、导弹和卫星,都离不开“钱”啊。在这里,周恩来还暗指钱三强负责了原子弹、氢弹的研制组织工作,钱学森是研制导弹的领导人。

如果联想到研制“两弹一星”的科研队伍中还有著名科学家钱晋、钱皋韵等人,说明这支科学家队伍中有更多的钱姓人士。

四、“两弹一星”元勋的数学天赋

“两弹一星”元勋都对物理学有精深的研究。此外,对数学的爱好或优异成绩是他们共同的特点。物理学和数学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这种联系在“两弹一星”元勋身上体现得特别突出。“两弹一星”元勋们至少在高小阶段时都在数学上表现出天赋。

“两弹一星”元勋中,有一些比较早慧。比较有名的是卫星和卫星返回技术专家王希季。他在小学毕业时获得昆明市小学生会考第一名,靠奖学金就读中学。高中一年级的时候,一个同学约他去报考西南联大,预先品味高考滋味。结果,高一学生王希季被录取了。从那以后,在任何考场上,王希季所向披靡,直到在美国完成学业于建国初期返回祖国,他一直是所读专业的弄潮儿。

[责任编辑:唐智诚 PN008]

责任编辑:唐智诚 PN008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