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老知青放弃北大荒承包农场机会要回城当北京背粪工


来源:凤凰历史

可两个月后,他把地退了,带着一家人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北京。

“没钱,我们每月开支,多少车都拿一样的钱,现在比过去强点,全加起来差不多能有五六百。要是下粪池可以提成15%。150块钱的15%是多少?哥儿几个分。”

我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五六百块钱?这甚至不够大款们一顿普通的饭费。

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是北京人吗?他们为什么要来干这样的工作?

樊宝发、殷健康、蔡三中,戏记住了这三人的名字。他们说一口道地的北京土话,经常把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吃”掉,可走在北京的大街上,进出北京的大饭店,谁也不认为他们是北京人。

26年前,17岁的樊宝发和哥哥拎着自己简单的行李卷挤进了北京站月台。同行的人中,大概没有比他们更少的行李了。母亲望着儿子,一阵心酸。家里孩子多,实在没能力给去北大荒的儿子们准备棉衣,听人说北大荒冬天零下四十度,儿子要受委屈了。哥俩安慰母亲:我们是去兵团,部队会想着的。

火车徐徐开动,在《大海航行靠舵手》的乐曲声中,殷健康、蔡三中也先后离开了故乡。

还回来吗?他们盯着缓缓驶过的东便门城楼子,突然心里一阵茫然。

10月,北大荒下了第一场雪。好大的雪啊,漫山遍野,一片白茫茫,每年打着雪仗过冬的樊宝发看呆了,这就是北大荒。三十连的六千多亩大豆被大雪盖住了,天还没亮,樊宝发拿着镰刀下地干活,曾是神气活现的康拜因被冷落在一边。为了自觉磨练意志,颗粒归仓,兵团提出的口号是:“小镰刀万岁!”到了中午,雪开始化了,一脚踩下去,冰碴雪水顺着鞋帮进到鞋里去了。不一会儿,两脚就失去了知觉。

北大荒的地一垄有两千米,从这头望不到那头。樊宝发一天割六垄,四五亩地,晚上收工的时候,腰都直不起来了。

1984年,樊宝发说什么也不打算在北大荒继续呆下去了。农场为了挽留他,把康拜因优先卖给他,还给了他一套新房子。这一年,黑龙江的国营农场实行改革,将农场全部承包给个人,樊宝发是农场中最看好的致富能手,也是最看好的家庭农场场主。可两个月后,他把地退了,带着一家人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北京。

“为什么要回来,那么苦的日子都过来了,希望就在前头,你却放弃了?”1994年岁末,在他北京家中那间无比窘迫的小屋子里,我不解地问他。

“没人给开支啊!”他瞪大眼睛。

开支?我也睁大眼睛。只一刹那,我明白了一切。

殷健康和蔡三中也回来了。

可是,北京还有他们的位置吗?

他们觉得在北京甚至不如北大荒活得踏实,心里没底,空落落的。可无论如何得活下去,还有四口人得养活呢。扛大件、看大门、卖菜、做工,凡能找到的活他们全干过了。

1989年秋天,一个街坊的孩子找到樊宝发,悄悄地问他,环卫局招人,招背粪的,去不去?去,当然去!樊宝发一阵兴奋。

樊宝发等三位老知青就这样当了背粪工。

“为什么放着万元户不当,非要去背粪不可?”

“我有单位,每天上班、下班,到月初就开支,心里踏实。”

……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 笑抽
  • 泪奔
  • 惊呆
  • 无聊
  • 气炸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