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龙岩采茶灯:站上新起点 传承路更长


来源:福建日报

龙岩采茶灯又名采茶扑蝶,是流传于龙岩新罗区的著名民间歌舞。据传,280年前,新罗区苏坂乡美山村林氏十七世祖自广东传入曲调,当地民间艺人从茶山劳动中提炼舞蹈语汇,吸收当地的民间音乐,融合了歌舞、说唱、饶平吹及民间小戏等艺术。

原标题:龙岩采茶灯:站上新起点 传承路更长

采茶灯走进校园,孩子们正在学习采茶灯歌舞表演。

采茶灯走进校园,孩子们正在学习采茶灯歌舞表演。

采茶灯歌舞表演

采茶灯歌舞表演

郭军 摄

民间老艺人表演传统采茶灯歌舞。

民间老艺人表演传统采茶灯歌舞。

梦圆时刻

2015年新年前夕,国务院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龙岩市新罗区申报的“龙岩采茶灯”位列其中,这是我省唯一入选“传统舞蹈”类的项目。

为了这一刻,新罗区上下努力了10年。

“申遗成功来之不易,不管是市、区的相关领导,还是民间艺人、外出乡贤,甚至普通群众,大家都铆足劲,力往一处使。”新罗区苏坂镇党委书记林德文无限感慨地说。

“过去我们一直担心采茶灯会渐渐消失,我曾联合10多位政协委员向全国政协大会提交提案,建议将采茶灯列入国家‘非遗’项目进行保护,现在申遗成功了,我的心也踏实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林金星博士是苏坂镇乡贤,听到喜讯十分高兴。

但喜中也有忧。虽然采茶灯蜚声海内外,优美动人的旋律在几代人心中流淌至今,但以口传心授为主要传承方式的采茶灯,随着民间老艺人的相继谢世,龙岩采茶灯最原始的表演程式传承状况堪忧。

一场保护传承民间艺术魅宝的行动由此展开。

2005年,“龙岩采茶灯”被列入我省首批“非遗”名录后,新罗区即启动申报国家级“非遗”工作。采茶灯的“申遗”之路艰难曲折。2005年、2008年及2011年,共三次申报,均落选。

2012年,新罗区专门成立了龙岩采茶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宣传文化部门牵头,倾力开展采茶灯的再次“申遗”工作。“申遗”小组先后到省文化厅、文化部向有关领导和专家咨询,并邀请专家召开座谈会进行探讨,确定了“申遗”的基本思路。

为撰写好申报文稿,“申遗”小组专门组织专家组多次走访有关民俗专家、项目传承人和知情群众,查阅了大量文史资料,对采茶灯的历史、传承及发展情况进行系统整理。历时半年多,最终完成“申遗”文稿。长达21页的文稿,图文并茂,内容翔实。

2015年新年前夕,梦圆时刻,所有参与“申遗”工作人员的心中,充盈的是骄傲和激动。

铭记乡愁

采茶灯,是龙岩最具文化价值的城市名片——城区最著名的雕像是采茶灯,人们哼得最多的小调是采茶灯,市民最爱跳的舞是采茶灯,电视中最常播的节目开场曲是采茶灯……上至老者下至幼童,无人不晓采茶灯。采茶灯,是铭刻龙岩人心中的乡愁。

从龙岩市区出发,往东北方向驱一个多小时,就来到采茶灯的发源地苏坂镇美山村。

龙岩采茶灯又名采茶扑蝶,是流传于龙岩新罗区的著名民间歌舞。据传,280年前,新罗区苏坂乡美山村林氏十七世祖自广东传入曲调,当地民间艺人从茶山劳动中提炼舞蹈语汇,吸收当地的民间音乐,融合了歌舞、说唱、饶平吹及民间小戏等艺术。

美山村80岁高龄的采茶灯老艺人林奇英告诉我们,采茶灯的基本舞步称为“采茶步”,队形的穿插变化有几十种花式,以身姿和扇子、花篮动作,表现盘山曲径、上山下岭、涉水踏石、过独木桥、进山门、避草丛、过渡船、折回山路采茶等情景。

在劳动的汗水中萌芽,又在平凡百姓的精神世界里枝繁叶茂。新中国成立初期,民间对采茶灯进行了改造,剔除了说唱、戏曲成分,成为纯粹的歌舞。如今,除一般采茶灯外,还出现老年采茶灯、少儿采茶灯、乘船去的采茶灯、乘车去的采茶灯、古装采茶灯、六人采茶灯、万人采茶灯等。采茶灯成了一种舞蹈系列。近几年,采茶灯艺术形式不断推陈出新,从原生态的采茶灯,到改编后美轮美奂的《采茶扑蝶》,背后是民间和专业文艺工作者对民族文化遗产的虔诚守护。

采茶灯扎根民间,贴近生活,特色浓郁,与群众祈求吉祥如意的民俗紧密结合,这为它的传承、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闽西“非遗”项目中,传承保护得最好的之一。

早在2008年,新罗区就成立了采茶灯研究会,并着手加强采茶灯人才队伍建设,在每个村(社区)都成立了至少一支采茶灯表演队。如今,谁家有喜事,哪家店开张,都必请采茶灯表演队,让邻居街坊前来热闹一番。

作为发源地的苏坂,保护、传承氛围更浓厚。每天下午4点多,是苏坂的大课间活动,全校100多名学生聚集操场,排练采茶灯歌舞。经改编后的舞步欢快、易学,对这里的学生来说,跳采茶灯算得上他们的一项特长了。

苏坂校长卢文红说,采茶灯源于苏坂,所以在创建特色学校过程中,他们因地制宜把采茶灯引入校园,既能使学生身心得到锻炼,又能使采茶灯文化得以传承。

“我们对采茶灯文化进行‘两手抓’,一手抓传统采茶灯的保护,一手抓现代采茶灯的发展,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将其适当简化,以便更好推广。”新罗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谢葆春说,新罗区采茶灯表演队伍进校园、进社区,由区文化馆具体承担,现在已经广泛普及。采茶灯还进入了乡土教材。

打造品牌

“申遗”的最终目的是加强保护。对于新罗来说,龙岩采茶灯申遗成功,只是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新起点。

早在2011年11月,新罗区就因为采茶灯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申遗成功后,更需要加强管理,加大投入,从全新的局面开展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新罗区文体广新局局长黄添平说,“重申遗,轻保护”是一种短视行为,绝不能因为“申遗”成功就放松保护,更不能过度开发利用。接下来,他们将制定近期和长远的采茶灯保护目标和措施,并全力落实,让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走进新罗区在苏坂美山村设立的龙岩采茶灯文化活动中心,只见展厅内收藏着传统采茶灯表演的各种道具、服装,并详细记录了采茶灯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各界人士对采茶灯文化发展的关心、帮扶。中心的建立,有助于更多人了解原汁原味的龙岩采茶灯。“在‘阳光小镇、文化苏坂’的建设进程中,采茶灯文化一定会薪火相传,发扬光大。”苏坂镇镇长陈金堂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苏坂镇还建设了采茶灯主题公园,成立了龙岩市庆美采茶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强化采茶灯品牌建设。去年5月,龙岩采茶灯亮相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向世界展示了采茶灯的别样光彩。

目前,新罗区正计划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采茶灯档案和数据库,对原有收集的文字、图片、道具、音像资料进行汇总,并加以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归档。此外,充分发挥龙岩采茶灯研究会和省级非遗传承人的引领示范作用,扶持和指导好采茶灯民间舞蹈队开展表演交流活动,深入开展采茶灯文化研究活动,将研究成果出版并向国内外发行,扩大采茶灯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标签:文化部 文化馆 文化

人参与 评论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