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端砚制作师傅程文:世代相传,家家户户制端砚


来源:广州日报

记者发现,摆放在程文家里的端砚小的只有名片大,而大的砚台直径则有一米多长,其设计题材非常广泛,龙凤图腾、花鸟鱼虫、山水树木、古典人物等无所不包。程文告诉记者,有些砚台里有许多像眼睛的玉石,这是很珍贵的,“端砚上面的石眼并不多见,一方砚台里它的数量越多越珍贵,制砚师傅通常要因材施艺,很考验制作功底。”程文告诉记者,现在越来越多的制砚师傅使用机械,纯以手工制作端砚者已是凤毛麟角,他们将坚持用手工雕琢,完整传承老祖宗的这门砚艺。

原标题:端砚制作师傅程文:世代相传,家家户户制端砚

程文制作的端砚艺术价值颇高。

程振良作品 绿砚

程文在展示端砚制作技艺,程振良在旁边悉心学习。

薪火相承,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面谱”版聚焦这样一批人士,他们或是手工制造者、或是悬壶济世者、或是金融才俊……他们子承父业、传承行业精华。守一份寂寞,留一份绚烂。

文\图:张映武

端砚是中国的四大名砚之一,它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至今在中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肇庆黄岗白石村是历史上有名的端砚制作村,这里每家每户几乎都有制砚作坊,制砚技艺在家族中世代相传。程文是程氏端砚技艺的第十三代传人,至今从事端砚制作已有50多年,弟子有数百人之多,他的刀法功底深厚,制作的端砚以岭南水乡农田为创作题材,风格粗犷雄劲、飘逸灵动,是当地有名的端砚制作代表人物。

成名于寒冬里不结冰

相传,唐朝时期,某年在京城长安举行全国会考,那年遇上严寒,考生们的墨砚都结了冰,无法动笔,只有广东一个姓梁的举人用端砚磨出来的墨依然油润生辉。监考官像发现奇迹似的,立即向皇帝报告,从此,广东肇庆的端砚开始闻名于世,长期以来被文人雅士视为珍宝。

程文由于成天与砚为伴,他的衣服上经常沾有石料的粉灰,程文笑称已经习惯了闻着石料粉末的气味制作端砚。在许多人眼里,程文师傅为人豪爽大度,不拘泥于礼节,喜欢广交友和喝酒,从不掩饰自己的真性情。他身边的徒弟告诉记者,有时程师傅半醉回家,创作灵感闪现,便会乘着酒兴操刀制砚,时常有精品问世。

程文家族世代以制砚为生,是当地有名的几大制砚家族之一,他的叔父程泗是端砚界的制砚名家,雕刻技法集高、低、浮雕和圆周雕、镂空、细刻等技艺于一身。在孩童时期,程文就对端砚情有独钟,他经常跑到端砚作坊里,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父辈们制砚,加工完的端砚上面雕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纹理,龙飞凤舞、飞禽走兽、高山流水……这些图案深深吸引着程文。十二岁那年,程文开始正式学习制砚,他从做坯、采石等基本技术开始,由于基础扎实,程文没多久就学习雕刻工艺,并且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出师了。“当时学制砚主要是为了养家糊口,注重的是其实用功能,但制砚时间长了,逐渐就有了一些领悟,并寻求一些新的变化。”

由于自小耳濡目染,程文的制砚技艺进步神速,20岁时,他已是作坊里的技术骨干。20世纪70年代,程文试图突破传统规范,最先把自己家乡的山山水水、名胜古迹引入端砚,先后创作了《百鸟归巢砚》、《星湖风光砚》等端砚,这些题材将传统的雕刻工艺发挥得淋漓尽致。程文在山水砚的造型与雕刻风格上独树一帜,他的雕刻工艺多采用大写意、大刀阔斧的手法,尤其是水的雕刻手法,如水纹的形态,有汹涌澎湃的感觉,生动活泼、流畅,水流急弹出,刀法尽显力量,一般的制砚师傅很难做到。程文认为:“有生命的做得更加灵活,无生命的也要做出有生命的感觉,这才是砚的艺术。”

石眼成月,雕成“貂蝉拜月砚”

一张坑坑洼洼的台桌、一只已被敲打变形的木锤、十多把精细的制砚工具刀、一把清扫碎屑的毛刷,这是程文制砚的主要工具。程文家中的客厅就是个简易的制砚作坊,到处堆满了大小不一的砚材,连里面的房间都用来摆放做好的端砚,制砚似乎早已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

记者发现,摆放在程文家里的端砚小的只有名片大,而大的砚台直径则有一米多长,其设计题材非常广泛,龙凤图腾、花鸟鱼虫、山水树木、古典人物等无所不包。程文告诉记者,有些砚台里有许多像眼睛的玉石,这是很珍贵的,“端砚上面的石眼并不多见,一方砚台里它的数量越多越珍贵,制砚师傅通常要因材施艺,很考验制作功底。”程文告诉记者,现在越来越多的制砚师傅使用机械,纯以手工制作端砚者已是凤毛麟角,他们将坚持用手工雕琢,完整传承老祖宗的这门砚艺。

程文是善于学习的人,在上世纪资料匮乏的六七十年代,制砚师傅几乎难有大的创新突破,细心的程文便留心一些祠堂庙宇、古建筑上的雕刻艺术手法,通过反复揣摩练习,将灰雕、木雕、砖雕的艺术手法融入到端砚的雕刻艺术中,慢慢地形成了自己制砚风格。上世纪70年代,程文就依据一块有石眼的宋坑砚石,用石眼做月亮,雕刻成“貂蝉拜月砚”,该砚因其构思独特在广东省第一届工艺美术作品大赛上获得大奖,程文也因此在业界开始崭露头角,并吸引了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的商家慕名前来下单。

虽然在圈内名气很大,可程文经常称自己只是个“石匠艺人”,几十年来,这位“石匠艺人”已制出了几千方端砚,他的制砚刀工非常深厚,许多制砚师傅在动工前都要画图构思,而程文习惯根据石材特征即兴创作,边动工边构思。程文告诉记者:“制砚所耗时间因个体而异,简易的几天就可完成,复杂工艺的需要半年甚至几年的时间,往常一年只制作十来方的精品砚台,平均下来基本上是一月一砚。”

巴掌大的好端砚价格上万元

端砚的制作工具虽然简单,但大多靠手工雕刻,制作起来耗时耗力,近年来其经济价值也越来越凸显,据了解,普通的端砚价格,市场价已是从几百到几千不等,稍微好些的砚几万甚至几十万是很常见的事。不过程文师傅表示:“我只是一名制砚师傅,不会做生意上的事,一年只要能做几个好的砚台,就非常知足了。”

程振良是程氏家族的第十四代传人,30多岁的他已是肇庆有名的年轻制砚师,作为程氏家族的后裔,他自13岁起就一边读书一边学习制砚,师从程泗、程文等老前辈,他在继承了程氏传统雕刻艺术的同时,不断融入新风格、新题材,他将端砚技艺拓展到装饰、摆件物品的制作上,让端砚既能入得“书房”,又能“出得厅堂”作装饰。他的端砚作品多次在国家、省、市级工艺美术作品展览中获奖。

端砚之价值,一在材质,二在工艺,程振良告诉记者,材料以当地“三大名坑”(即老坑、坑仔岩和麻子坑)出产的最好,端砚的质地在业内是有口皆碑。

据程振良回忆,早期端砚价格也不贵,但近年来,随着制砚手工艺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看重砚的艺术价值,其价格也不断水涨船高,价格不知不觉中翻了十几番。他表示,如今一块好点的端砚,即使只有“巴掌”般的大小,价格都会上万,“也正因为制砚具备经济价值,许多年轻人都愿意投入到制砚工艺学习中,让这项技艺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程振良说。

广收弟子,手艺外传

按照传统习惯,制砚技艺是每个家族谋生的“铁饭碗”,一般只在家庭成员间传承,不轻易外传。但个性豪爽的程文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广收弟子,毫无保留地将技艺传授给年轻一辈,几十年来,他的徒子徒孙已成百上千,并且都成为端砚行业中的佼佼者。程文对此表示,“端砚能有现在的发展不容易,我不会把手艺只保留在家族中,如果能让这门技艺发扬光大,谁来学都可以。”而程振良也深受程文的影响,他和一些院校展开了教学合作,面向年轻学员开班授业。

2006年,端砚被正式列为中国传统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程文成了端砚首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如今,程文的徒子徒孙们遍布四邻乡里,逐渐成长为端砚行业的主力军。平时有人上门拜访求学,程文都一视同仁,倾力教学。他表示,学习制砚的第一步是运用线条,要懂得使用工具;其次才是画图、设计、开凿石材,只有熬得住学习过程中的艰辛、烦闷,才能掌握好这门技艺。

令程文感到欣慰的是,村里不少年轻人都愿意加入到端砚制作这一行列里来,继承祖先遗留下来的传统工艺。如今的白石村,几乎家家户户制砚,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已经60多岁的程文便充当技术顾问,经常去制砚作坊指点一二。

标签:宋坑 技艺 砚台

人参与 评论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