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2014台湾重大法治事件:政治法律互相交错


来源:法制日报

刚刚过去的一年,台湾地区政治局势几经波折起伏,经历了太阳花事件、核四争议、高雄气爆、馊水油及饲料油事件的冲击,年底“九合一”地方选举蓝绿执政板块变动更是出乎许多人的预料,其后续冲击至今仍在震荡之中。与此同时,这一年发生的一系列重要法治事件与社会政治的发展演变相互交织,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原标题:2014台湾重大法治事件:政治法律互相交错

□张自合

刚刚过去的一年,台湾地区政治局势几经波折起伏,经历了太阳花事件、核四争议、高雄气爆、馊水油及饲料油事件的冲击,年底“九合一”地方选举蓝绿执政板块变动更是出乎许多人的预料,其后续冲击至今仍在震荡之中。与此同时,这一年发生的一系列重要法治事件与社会政治的发展演变相互交织,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重要法案在“立法院”遭到杯葛

2014年,台湾行政当局着力推动的《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自由经济示范区条例草案”等重大政策法案在立法机构被杯葛、搁置,构成这一年台湾立法争议的主线。

服贸协议攸关台湾服务业的发展,但自2013年签署之际即命运多舛,被污蔑为“黑箱服贸”,在台“立法院”审议环节遭到绿营的强力杯葛,被要求逐条审查、表决,并以2014年3月17日在委员会审查环节的“30秒事件”为导火线而引发“太阳花”事件,造成社会动荡。

为平息风波,马英九无奈承诺将两岸协议监督机制法制化,并在事实上形成“先立法后审议”的局面,服贸协议的审议被无限期搁置。随后,台“行政院”于4月3日将“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订定协议处理及监督条例”草案提交立法机构,这一草案连同其他7个不同版本的草案被决定交“内政委员会”合并审查。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的各种不同版本法案之间的基本立场和具体内容差异巨大,争议的核心是立法机构如何介入两岸事务,前提问题是两岸协议的定位。条例的最终内容如何确定将直接影响台湾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在处理两岸事务上的分工,也将直接影响两岸关系制度化协商的节奏和步伐。目前朝野双方仍在处理法案付委环节的复议程序争议。

自由经济示范区是马英九竞选时提出的重要经济施政规划之一,第一阶段的规划已经于2013年开始实施。由于第二阶段的政策规划需要修改相关法律,马政府将自由经济示范区的立法视为重大政策,全力推动。2014年3月,“自由经济示范区条例”草案在台立法机构一开始审议,便遭到杯葛。绿营藉由空白授权、程序黑箱、“一中卖台”等指责对条例草案进行“泛政治化”操作,致使审议过程陷于停顿,至今委员会审查阶段仍未有完成。

食安事故与立法补漏循环上演

2014年,台湾接二连三爆发“黑心油”、“馊水油”事件,重挫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有关主管部门的发言和应对不当,更是引发政治效应,也重挫了国民党的选情。巨大的社会压力之下,执政当局采取多项措施应对这场食安危机。

一直以来,台湾对食安事件的司法处理很难让社会满意,主要原因是罚款额低、赔偿不足。塑化剂事件的责任公司刑责部分被判罚金2400万元(新台币,下同),民事责任部分,消基会原提出团体赔偿24亿元,法院却只判赔120万元。在社会批评声浪之下,2014年1月28日,台“立法院”将“食品卫生管理法”修改为“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规定食品业者掺伪作假最高可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罚金最高为5000万元。

大统假油事件爆发后,在司法机关对相关企业负责人采取刑事司法措施以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台湾消费者保护协会也向涉事的大统长基公司提起团体诉讼,求偿约3.4亿元。2014年7月24日,大统长基公司负责人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另缴罚金3800万元。但是,彰化县卫生局原作出的18.5亿元罚款裁决则被取消,原因是基于“一罪不二罚”原则,只要刑事部分有罪确定,行政罚款就一笔勾销。这就使黑心厂商可以继续拥有不法所得,民众极为不满。

于是,台“立法院”于2014年11月18日再次对“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进行修正,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监管措施:大幅提高量刑幅度与罚金、罚款额度,将对不良食品及食品添加物的违规罚款额度上限,由5000万元提高至两亿元,罚金额度提高到原来的10倍;不再以有实际损害作为处以刑罚的要件;规定主管机关可以没收或追缴违法所得;在民事赔偿中实行举证倒置制度等。立法者希望这次修法能有助于吓阻相关的不法行为,不过,单靠制定严刑峻法显然不能彻底解决食安问题。

司法裁判难以消弥社会争议

王金平党籍案在2014年渐入“高潮”。2014年3月19日,台北地方法院一审判决王金平胜诉,国民党不服上诉,但被台湾高等法院驳回,再提第三审上诉。国民党发言人表示,如果国民党不上诉“最高法院”,代表承认考纪会不合法、处分无效,考纪制度遭破坏。一个政党无法依党章对本党党员进行党纪处分,始终是法院判决难以服众之处。当然,当坚持司法走到底的马英九因败选而辞去党主席之后,是否从“最高法院”撤案即成为新任国民党主席需要作出的政治决断。

王金平党籍案最初是否应由民事法院审理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而民事法院和行政法院对待同一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一点在“关厂工人事件”中有充分体现。十多年前,台湾发生一连串拖欠工人资遣费和退休金的企业恶性关厂事件,当时的台“劳委会”为了化解纷争,动用就业安定基金推出“关厂失业劳工促进就业贷款”给相关工人。贷款到期后,“劳委会”针对关厂工人提起索偿的民事诉讼多获得胜诉,但许多劳工认为这笔钱是政府“代位求偿”,没有偿还的必要,并发起一系列抗争事件。后来有法官开始将案件移送给行政法院审理。2014年3月7日,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决认定当时给失业工人发放的“贷款”系“补偿”,性质为一种社会福利措施。此判决的出台为事件的解决带来转机。之后,“劳委会”宣布撤回诉讼并最终承诺全面返还工人们已经偿还的金额,事件基本落幕。虽然司法总算为一件缠讼多年的历史积案的解决提供了契机,但是不同法院之间的判决差异难免让人对司法心有疑惑。

2014年,黄世铭和陈水扁二人不同的遭遇也在社会上引发两极的看法。台“检察总长”黄世铭曾因在“司法关说案”侦结前,两度向马英九报告相关案情,被检察机关指控泄密。2014年3月21日,台北地方法院审理判决黄世铭1年两个月徒刑,并处易科罚金42万元。黄世铭因而成为台湾史上第一位涉刑案被起诉而判决有罪的“检察总长”。有评论感叹“关说者没事、揭发者有罪”,也有人认为这一结果是黄世铭的“个性使然”。

相比之下,陈水扁的待遇则完全不同。有罪判决早已确定却不认罪、不道歉,人虽被关在监狱,但挺扁人士极力运作使其借着“保外就医”的名义出狱。台法务部门过去面对此事,多次说明“扁不符保外就医条件”。但是,年底“九合一”选举的结果显示民意已经转向,挟着“九合一”胜选的气势,台湾绿营13个县市当选人联名呼吁让陈水扁保外就医。这种对司法议题进行政治操作的手法再次取得成功,借着医疗鉴定小组给出的保外就医建议,陈水扁终于在2014年的最后一天拿到了回家的通行证。有媒体批评马英九当局这一次是“牺牲法治来成全绿营的政治勒索”。各界也都在观察,陈水扁出狱之后会掀起一场什么样的政治风波。

努力推动两岸交流大势所趋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虽然台“立法院”的种种乱象使得“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修改未能取得进展,但台行政机构仍力求通过相关行政规章的修改来推动两岸交流。

2014年台湾方面修改“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实施细则”对来自大陆的所得税抵扣和大陆居民赴台继承遗产规定了一些便利措施;将开放自由行的城市扩大到哈尔滨、太原等10个大陆城市;宣布自2015年起大陆游客依“小三通”方式进入金门、马祖和澎湖,实行“落地签”;宣布对陆生降转限制松绑,陆生在台就学期间可以申请转入低于目前就读年级的学制班次,也可直接申请读博士班,不用再通过陆生联招会申请。

2014年4月,一位不幸遭到丈夫杀害的大陆配偶,其在大陆的遗属在经过两岸司法互助程序核实后,获得了台湾方面依其“犯罪被害人保护法”的规定发放的补偿金,这是两岸间第一例此类事件,表明两岸司法合作正进一步深化。

回首2014年,两岸关系因台湾方面政治局势的发展而面临新的困难。2015年,在蓝绿对抗进一步加剧的政治现实下,2015年蓝绿势力将在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立法和服贸协议审议的议题上进行新一轮博弈,监督条例的出台和服贸协议的过关仍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我们也期待国民党新主席拿出政治智慧,妥善处理王金平党籍案,凝聚党内共识,发挥国民党在立法机构多数优势,尽早通过有利于两岸人民往来和经贸合作的相关法案,为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

标签:马英九 两岸 陈水扁

人参与 评论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