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从“火柴棍小人”看街头涂鸦


来源:羊城晚报

上世纪80年代的纽约,是一个不断有新鲜事发生的城市。人们在地铁站不经意地发现,公告栏中有用白色粉笔画的涂鸦,画面由“火柴棍”小人、外星飞船、狗、小婴儿、心形等构成。这些图案简单而风格鲜明的作品,获得了许多行人的赞许与认同。

原标题:从“火柴棍小人”看街头涂鸦

位于德国柏林墙上的哈林涂鸦作品

▲哈林的涂鸦作品

哈林涂鸦的另一经典形象

哈林涂鸦的经典形象——小婴儿

哈林与被设计在上的涂鸦符号

柏林墙最著名的涂鸦《兄弟之吻》

□章衣萍

街头涂鸦的起源

凯斯·哈林,这个名字可能对不少人来说有些陌生,但看到他的作品,多半会让你来一句:“哦!原来这些‘鬼画符’都是他画的。”就好像是在KTV唱歌,突然一拍大腿,“原来这首歌叫这个名字!”有一种“终于对上号”的喜悦。

哈林是涂鸦界神话般的人物。上世纪80年代,他在美国纽约地铁站中开始了他的涂鸦创作,走红之后他的涂鸦遍布全球。只可惜天妒英才,1991年,年仅31岁的他因艾滋病去世,但他的经典涂鸦符号,成了时尚圈的潮物。

涂鸦起源于1966年美国的费城和宾夕法尼亚州。

涂鸦指在公共、私有设施上的人为和有意图的标记,可以是图画,也可以是文字。未经设施拥有者许可的涂鸦一般属违法或犯罪行为。

涂鸦带来不少社会压力,因为涂鸦一般都在不属于作者的平面如墙、建筑物、列车车身等出现。为避免被市政管理者发现和拘捕,涂鸦作品通常带有迅速完成的痕迹。

时至今日,涂鸦这种街头艺术在一定程度上被赋予了认可和美誉,不然,这些作品的称呼将会是“乱画”或“涂污”。

他将不断闪现的灵感宣泄在纽约的地铁站

上世纪80年代的纽约,是一个不断有新鲜事发生的城市。人们在地铁站不经意地发现,公告栏中有用白色粉笔画的涂鸦,画面由“火柴棍”小人、外星飞船、狗、小婴儿、心形等构成。这些图案简单而风格鲜明的作品,获得了许多行人的赞许与认同。

这些都是哈林的杰作!

1978年,高中毕业不久后,哈林来到纽约艺术学校接受正规的美术培训。受老师约瑟夫·寇斯“将艺术带到大街上”观念影响的他,离开学校后,很快就对画廊、博物馆之外的艺术——街头涂鸦产生了兴趣。

由于经常乘坐地铁,他发现地铁站中一些角落的公告栏,张贴的海报不但经常过期,而且破旧不堪,这激起了他创作的欲望。于是,每逢夜深人静,他拿上绘画工具,不打任何草稿,将自己源源不断的灵感宣泄其中。

1983年,美国哥伦比亚电视台对他在地铁站涂鸦以及被逮捕的情况进行了报道,使得他一夜间成了家喻户晓的涂鸦艺术家。以往不入流的涂鸦艺术也因此走进了画廊、美术馆,还被博物馆收藏,他的身价也水涨船高。根据美国《新闻周刊》的报道,在1984年,凯斯·哈林的一张画《戴鳄鱼面具的狗》卖到两万美元。他还受到法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邀请,将他的涂鸦涂到大洋彼岸的墙上。

但赚钱并不是他感兴趣的事情,他依然坚持在地铁站创作,并说:“如果我少画一些作品并抬高价格,我知道能赚得更多,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打破高雅艺术与涂鸦艺术间的壁垒。”1986年,他在纽约市苏活区的杂货店“流行的商店”开张,贩卖自己的作品。

凯斯·哈林的艺术生涯很短暂。1988年,他在自己的腿上发现了一个紫斑,也就是艾滋病的著名病征卡波西氏瘤。此后的几年中,他以稚趣的涂鸦符号,以同性恋的身份向世界发出警告倡导安全性行为,并成立了凯斯·哈林基金会。该基金会支持相关的非牟利组织,协助有关儿童的慈善活动以及教育活动,参与艾滋病的防治工作等。

1991年,31岁的凯斯·哈林的人生画上了句号。

简单线条背后的主题不简单

拿起一本汇集各种图案的书籍,快速翻阅,能轻而易举地找出哈林的涂鸦作品。因为他的作品是如此与众不同,能一下子跳出来,抓住你的眼球,钻进你的记忆。

与其他艺术家一样,他也创作有属于他自己的标记。他画的一个爬行的光芒四射的小婴儿,渐渐地演变成他著名的标记。

他喜欢用各种图案与同等粗细的线条充满整个构图,犹如复杂的图案,没有透视,没有肌理,色彩单一。看他的作品,或许你会吐槽:“这种火柴棍小人我小学二年级就会画。”但哈林的作品不仅仅是简单的涂鸦,简单线条背后的主题不简单,生与死、爱与性、和平与战争,都是他表达的内容。

1986年,他与另一位艺术家在西德的柏林墙上涂鸦。这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涂鸦墙,有20多公里,许多知名或不知名的艺术家都会到这片带着政治意味的墙上创作,画作更新速度惊人,以至于有些作品只能保留几天的时间。创作的内容很有特色,自由与民主、和平与生命成为艺术家表现的主题。

时至今日,整面柏林墙虽已被拆除,但仍保留了不少有涂鸦的部分,它甚至成了游客必去的景点之一。其中最有名的一幅,是由俄罗斯艺术家德米特里·沃贝尔描绘的民主德国领导人埃里希·昂纳克和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嘴对嘴亲吻的《兄弟之吻》。

光阴20余载,哈林的涂鸦大多已被岁月抹去。除了在美国仍有少量遗存外,巴黎的一家医院和意大利比萨的一家修道院的外墙上,仍然保留着他的巨幅涂鸦,很多人慕名前往,一睹大师的真迹。

虽然哈林的涂鸦作品已经从街头消失,但他的涂鸦艺术依然被世人热捧,各大时尚品牌与他的凯斯·哈林基金会合作设计了多款以他的涂鸦元素为主题的服装、鞋子、香水、泳衣、首饰等产品。

涂鸦艺术渐渐被世人所接受。以往被警察吹着哨子驱赶的涂鸦艺术家们,现在不时受到各国政府邀请,在建筑物及外墙上进行创作,成就城市里的风景线。纽约哈林区106街的涂鸦墙是嘻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7月,世界各地的涂鸦组织成员,都云集此地,在七天七夜的活动期间拼命涂墙,成了涂鸦界的盛事。

中国以欢迎的姿态接受了涂鸦这个新生事物

上世纪末的北京,俨然是一个大工地,到处都是待拆或是拆了一半的房子。那时候的我,正在北京读书,公交车带着我在北京城里停停走走,偶尔在拆迁中的墙壁上或立交桥下看见用黑色喷漆画的一人高的“大人头”,觉得挺有意思。

那时候,涂鸦还是个新鲜词,墙面上有的只是小广告。“大人头”的作者是谁?媒体和城管都想知道答案。

原来,这是从国外回来的艺术家张大力的作品。他在北京城的各个角落用黑色单线条创作了一个又一个的“大人头”——侧脸、光头、高额头、厚嘴唇,他也由此被称作“中国涂鸦第一人”。

有那么一段时间,张大力被认为是城市秩序的捣乱者,不得不长时间隐姓埋名躲在暗处。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之前,警察找上了门。幸好警察挺宽容,觉得他是一个艺术家,不是流氓,没有为难他。

2000年,他的涂鸦作品——在故宫旁边正在拆迁的墙上凿出“大人头”形状的大洞,被拍成照片登上了美国《新闻周刊》封面,那期的专题是《老亚洲新面孔》。

再后来,我身边的朋友也开始玩起涂鸦,月黑风高夜,带上几罐喷漆出门创作,第二天会在网上兴奋地说:“昨天又差点被抓了。”终有一天,他被管理人员抓个了正着,没想到人家一看原来是艺术家不是贴小广告的,就网开一面了。

如同大多数外来文化一样,渐渐地,中国以欢迎的姿态接受了涂鸦这个新生事物。

长达730米的北京市海淀区人民大学南路,作为涂鸦墙的历史由来已久,几乎都是学生们的作品。2005年11月,在距离2008年奥运开幕1000天之际,由近400名志愿者参与,在此创作了“奥运向我们走来”为主题的涂鸦,由此被命名为“北京之墙”,成为目前国内最长的一段涂鸦艺术墙。

近几年,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很多城市会选择在动漫园区、文化创意园外的围墙,设置一些涂鸦墙。黄桷坪涂鸦艺术街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坪辖区,全长1.25公里,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涂鸦艺术作品汇集地。

昔日在西方带有批判精神的涂鸦,在中国顺利地生根开花,成了政府组织的文化行为,进而成了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

章衣萍

标签:张大力 美术馆 涂鸦界

人参与 评论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